“忙人”大学生:带着目标上大学对自己要狠一点

2012年02月07日06:00      中国青年报             _COUNT_人评论
苏铭彻苏铭彻

  大年初七刚过,苏铭彻就开始联系去北京汽车集团实习的事,而在大年三十当天,苏铭彻才从上海实习完,匆忙赶回沈阳过年。

  “忙人”苏铭彻是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大四学生。在学校,社会实践、科研、校内活动,他是常客。放寒暑假,“在家待不住”的苏铭彻要么会报英语、计算机班,要么去企业实习。苏铭彻的履历,令人艳羡,从“社会实践”到“项目经历”再到“获奖经历”,word文档上,宋体五号字排列成密密麻麻的两页,更令同学扼腕的是,他的手里还握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

  苏铭彻的奋斗哲学是:“想成功,要么比别人见识广,要么比别人能力强。”言语间透着自信。

  学习可以很有趣

  在苏铭彻的印象中,学习一直是件很有趣的事。

  5岁时,苏铭彻便开始阅读历史类连环画,《中国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和《世界历代史话》是他最爱的几本。7岁那年,母亲给他办了一张沈阳市图书馆的借书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天文、地理、历史……各类书籍苏铭彻都没少看。

  大量阅读课外图书的习惯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这样的积累让苏铭彻学起文科来游刃有余。做政治和历史选择题时,苏铭彻就把题目和选项当成小人书来看,“做题就变成一件趣事”。

  中考时,苏铭彻以沈阳市第100名的成绩考入了当地“很牛的”辽宁省实验中学,见识了“牛学校里的牛学生们”:看不到同学“白加黑”式的学习,看到的是课间三五个同学一堆玩游戏、打扑克、看闲书和考试卷上让人羡慕的分数。

  高一上半学期,“怎么学也超不过人家”,苏铭彻清楚记得高中的第一次英语考试,最高分93.5分,而他只考了66分。打听后,苏铭彻才知道很多同学初中就学过新概念英语,上过“新东方”。

  “别人学,我也不能落下” ,高考时哪个科目占分比例大就先补哪科,不懂时就向同学讨教,一番“大补”后,苏铭彻也成了“牛孩子”。

  高二文理分科,苏铭彻选了理科。苏铭彻说自己常犯“眼高手低”的毛病:一看觉得会,但一动笔就不会计算了。“高中要求有较高的计算能力,想学通数理化,必须要经过一段痛苦的题海训练。”但在题海前,要先掌握好基本概念,概念不清楚就做不好题,做不好就没信心,再一看题海就着急,便进入恶性循环,这一点苏铭彻深有体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在苏铭彻看来,课堂内外无处不学习。

  从七八岁开始,每年父母都带苏铭彻旅游两三次,23岁的苏铭彻已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去西安旅游时,导游的一段解说词让苏铭彻很感兴趣:看十年中国去深圳,百年中国去上海,千年中国去北京,华夏五千年中国看西安,“文笔多好”,苏铭彻写作文时把从导游那儿学来的这句话用了进去。

  还有一次,苏铭彻去蚌埠旅游时,特意查了下字典“蚌埠”这两个字怎么念,后来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还真考到了“埠”的读音。

  带着目标上大学

  苏铭彻从小喜欢分析、思考。初中时,他总结了小学教育的特点;升到高中,他就对比起初、高中教育的不同。“弄明白每个知识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就清楚每个阶段要学什么,怎么学了”。

  高考成绩586分的苏铭彻,被吉林大学录取。高考后的暑假,苏铭彻就开始琢磨大学该怎么过。

  “大学应该干什么?上网搜索就会有答案,找到一些模糊的答案后,再进一步搜索。”去大学报到前,苏铭彻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毕业后要去世界排名前20的大学读研。大目标下是具体、细微的计划:学英语、办留学协会、辅修第二学历、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增加阅历,还要挤出时间谈恋爱。

  很多大学生说自己“迷茫”、“郁闷”,网络如此便捷,简单的网上搜索即可找到解决人生规划的答案,但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而是钟情于用电脑聊QQ、玩游戏,苏铭彻对此有些想不通。

  本科专业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苏铭彻,大学3年里参加了10多次数学建模大赛,在校内、省内、国内、国际级别的比赛中都有所斩获。苏铭彻还应邀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师弟师妹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一度在校园里掀起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热潮,这让他“小有成就感”。

  大三,苏铭彻被邀请到第四届亚太经济论坛、第二届两岸金融论坛和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大会等学术会议作报告,这些让旁人羡慕的机会,也是苏铭彻从网上淘来的。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本年度要召开哪些经济会议”、“如何申请”,“参考着进行准备就行”。

  不论是找寻大学该做哪些事,抑或是课业中的难题,苏铭彻首先会到网上找答案,网络解决不了的,就找很多人问,学长、师姐、父母,直到弄明白。

  对自己要狠一点

  熟悉苏铭彻的人都说他一直很忙,身兼班级和学生会干部、社团负责人,还要做科研,辅修两个第二学历,参加各类竞赛。在苏铭彻的学习生活中,常是四五件事叠加在一起,“同时干一件事和干三件事能力肯定不一样,能给自己多加点压力就多加点”。

  每年寒暑假,苏铭彻在家待不到一周就要跑去外地实习或学习。去年正月初八,苏铭彻就返回学校,一个人在宿舍里闷头啃英语,备考GRE,一直到开学。母亲留他在家复习,苏铭彻觉得家里的环境太舒适,没有学习的气氛,愣是在停水、停电的宿舍楼待了一个多月。

  去年4月,母亲到长春出差,顺带看望儿子。吃午饭的间隙,苏铭彻还在背GRE单词,7厘米左右厚的单词书,三四个小时要看完一遍,考试前一共看了70遍,没有白费力,GRE考试一次便高分通过。

  “大家智商差不多,不付出辛苦,怎么能优秀。”苏铭彻有自己的理解:大家都闲着的时候,你去干点事,比别人多学一点,多做一点,点滴积累就会比别人强很多。

  苏铭彻的勤勉让很多在同学眼里的“好机会”主动找到他。今年即将毕业的苏铭彻,已经得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通知,因为觉得专业不太合适,他现在还在忙着申请其他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到投资银行谋职、一展身手,是苏铭彻的下一个目标。




相关报道:寄养宠物流行校园 大学生假期的“最大牵挂” 2012-02-05 15:05:16
          大学生逃避“被相亲” 网上“喊”学校早开门 2012-02-05 14:50:39
          大学生活的变迁之路(组图) 2012-02-01 16:16:31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大学生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