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健康|教育|数码|同城|站点导航|优惠商家

|注册

考研热遇就业冷:研招摊大饼致文凭贬值

2013年01月14日11:18      中国新闻网             _COUNT_人评论

  2013年考研正在进行中,近180万人的报考规模再创新高。然而,报考规模连年大跨越的同时,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也在抱怨自己的就业尬尴。专家分析,在“考研热”遭遇“就业冷”之际,中国研究生教育应摒弃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路径,而社会以学历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也需改变。

  考研人数连续9年超百万 “考研热”遭遇“就业冷”

  5日,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大幕,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的考研人数为176万,这意味着考研人数已经连续9年超过百万,并且连续4年以超10万人的速度递增。“考研热”为何高烧不退?这个每年“考研季”里的都被讨论的老话题近日再度被关注。

  规模逐渐递增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直是考研大军的主力。一项针对201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意向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读研的第一理由仍是“就业前景好”,约占被调查人数的34%。但是,与本科生乐观的考研预期形成鲜明相比的是,近年来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今年面临研究生毕业的张爽,三年前从浙江的一所普通二本学校考进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律专业。读研原本是为了在未来求职中增加学历筹码,但是今年即将毕业的她再次遭遇就业尴尬。

  “一个月参加了10场招聘会,面试的机会就3个,面试的时候发现研究生的月薪跟本科生就差二百块钱。”张爽说,三年前考研就是为了避避招聘会上的“惨烈场面”,没想到“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对于研究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一些媒体引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报道称,自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其中,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

  虽然此份调查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但是,近年来研究生的就业困境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就在今年考研之际,武汉一名女硕士改简历“冒充”本科生求职的新闻就成为舆论热点。

  研招“摊大饼”致文凭贬值?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理性

  “虽然研究生就业是否不如本科生,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已呈下滑趋势。”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看来,探究“考研热”与“就业冷”这对看似矛盾的问题,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的数据更值得注意。

  2012年,中国研究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了58.4人,其中博士生6.7万人,硕士生51.7万人,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招生规模就增长了30%,而与恢复研究生招生的1978年相比,短短30余年,中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增长50多倍。

  2012年,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叫停了持续13年的本专科生扩招。然而,研究生招生扩招的脚步还未见停止,越来越多的高校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一些高校的研究生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本科生。

  分析称,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定位的研究生教育正陷入“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导师带十余个研究生”,“研究生一年见不上导师几面”的现象已不足为奇。

  “不少高校,把举办多少硕士点、博士点,招收多大规模的研究生,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熊丙奇表示,在不考虑师资力量盲目的扩张下,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办学路径,导致了数量庞大的硕士、博士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熊丙奇称,考研热降温首先应该是研究生教育回顾理性,要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尤其是研究生招考制度,让大学充分自主办学,按照自我定位和社会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此外,应对大学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能再用一些行政的、功利的指标来评价大学。

  “学历社会”催热考研 人才评价体系待改变

  每年的“考研季”也是应届生的“求职季”。“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成为毕业生们对于就业市场“唯学历”倾向的一句调侃。

  “有些招聘单位不仅只要硕士、博士,甚至还点名要‘211’、‘985’高校,即使进了职场,一些单位还是将学历作为薪资、职称的硬条件。”虽然求职路上屡屡受挫,但是张爽还是认为自己当初决定考研是对的,“追求高学历的考研热也是社会大环境逼出来的。”

  社会中的“学历情结”体现在“考研热”中就成了考生对于名校的热衷,在全国参加2013年考研的176万人中,就有超过27万人选择报考北京的院校,而在北京的研招单位中,北大、清华、人大等9所名校的报考人数均过万。通过读研提高自身学历认知度,这已成为考研大军中的普遍心态。

  对此,熊丙奇分析,考生盲目报考中并没有分析自身的个性、能力,没有详细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考研只是想改变自己的学历出身。“目前学生求学、学校办学、社会选拔人才,都在看一纸文凭,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和学历歧视的存在,反过来促使学生抱着功利心态求学。”

  他认为,从社会环境层面应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学历社会”,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否则,面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学历要求,学生很难有理性的选择,以毕业学校、学历高低来评价人才的方式也会造成“学历高消费”、“人才浪费”等问题。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文凭贬值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