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新野王庄镇王桥村:产业扶贫激活力

A-A+2016年8月31日08:21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李云平 黄 伟

  特约记者 王冬安 乔 彬

  “今年花生喜获丰收,多亏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给我出点子,让种植花生。”8月29日,新野县王庄镇王桥村村民郑华停一见到记者,就迫不及待“一诉衷肠”。

  郑华停是王桥村二组的贫困户,家有5口人,自己腿部残疾走路不便,妻子残疾,母亲年老多病,只能干些家务,两个孩子还在上学。针对郑家的情况,驻村帮扶队因户施策,发放产业扶持金5000元支持郑华停种植花生,利用大户担保帮其申请助农贴息贷款5万元购牛寄养到合作社,同时还协调了一辆轮椅,让郑华停爱人去村电子加工厂务工。

  王桥村位于王庄镇北9公里,是省级贫困村,辖王桥、李庄两个自然村,现有贫困户45户123人。在扶贫工作中,王庄镇制订了脱贫攻坚计划,在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中坚持“九步识别法”和“两公示、一公告”,并树立抓点带面、统筹推进的思路,在王桥村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制度,市统计局驻村工作队、县派第一书记协同镇包村干部和扶贫办同志一起深入农户走访民情,坚持每月驻村20天以上,客观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发展致富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动态安排扶贫工作计划,一项项“真扶贫、扶真贫”行动落实到了最贫困的村庄,把温暖带给了最需要的群众。

  “我们立足村情实际,积极与畜牧、财政、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依托种养殖大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王桥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松告诉记者,“种、养殖大户+贫困户+村支部”的产业扶贫模式已经在王桥村落地开花。

  清水湾养殖专业合作社由退伍党员李新合创办,现有牛棚12座、存栏1000余头,年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带动务工农户增收2万余元,拉动社员增收8万元以上。在扶贫工作启动后,李新合主动请缨,针对贫困户个体养牛条件简陋、缺少技术、市场信息不灵的现状,积极倡导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由农户申请产业扶持金5000元和贴息贷款5万元购买4头母牛寄养在合作社,合作社只收取饲养成本和规模以上新生牛犊补贴,牛犊出售后按市场价全部给予贫困户。通过这种模式,按每年生产3头牛犊计算,贫困户年可增加净收益约20500元,实现脱贫。

  “龙头企业+合伙人+贫困户+村支部”是王桥村产业扶贫的又一模式。新野县恒辉科技公司由党员王军林返乡创办,作为王庄镇龙头企业,恒辉科技公司发展壮大后积极反哺社会。在扶贫攻坚中,恒辉科技公司在王桥村招募合伙人,签订电子产品代工协议,企业向合伙人提供加工设备、半成品和技术,贫困户通过参加劳动获得工资收益或投入资金作为股本获得收益脱贫致富。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王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积极推行“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由党员干部申领花生剥壳机,由贫困户自愿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按持股比例给每个贫困户年分红约6960元,每个贫困户两年分红收入及第二年产业扶持资金投资收入,两年总收入可达2.6万多元。完全可以实现脱贫。

  如今的王桥村,影响村民脱贫致富的瓶颈正逐步破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村里呈现出一派邻里和睦、大局和顺的喜人局面。王庄镇党委书记赵国臣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接下来,镇里将深入分析当前扶贫工作重点,根据王桥村扶贫工作经验“解剖麻雀”,按照王桥村的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对全镇贫困户进行细化分类,实施精准脱贫,确保全镇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