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内乡: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A-A+2016年10月13日07:56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讯 (特约记者崔鹏 庞磊)金秋时节,走进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10万亩薄壳核桃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村部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闪闪发光,村头的切纸车间里一派繁忙……这是内乡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一系列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两个创新产业的全覆盖,加上一大批特色产业的百花齐放,共同构成了内乡县产业扶贫的新模式:“1+2+N”。

  传统支柱产业“挑大梁”。内乡多浅山、丘陵、沟壑,宜于林果、烟叶、茶叶生长,群众也有种植习惯和经验,利用这一优势,该县把扶贫开发与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依托种植龙头企业,从群众手里流转土地集中规模种植,让群众获得每亩4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并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就近务工获得收益,直接带动脱贫。目前,“十万亩核桃、十万亩油桃、十万亩茶叶、十万亩烟叶”的“四个十万亩”大产业格局,不仅盘活了土地,壮大了企业,让浅山区贫困户鼓了腰包、脱了贫,而且保护了生态,涵养了水源,实现了多赢。

  两个创新产业全覆盖。发电和养殖,是该县着力推进的两大扶贫项目,成为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新引擎。该县抓住国家支持光伏发展的机遇,依托县政府成立的内乡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司融资,利用全县村级公共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出售,每户贫困户可配置6千瓦光伏板,成本近5万元,年发电收益7200元,除去各种费用,每户贫困户一年可得到3000元的分成。这一项目将平等普惠至每个贫困家庭,并将持续25年。同时,依托牧原公司、春牧公司、宏牧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运用金融贷款和再贷款资金,建立完善科学的运作模式,实现养殖业对全县13600余户贫困户的全覆盖,使每户贫困户每年最低增收3200元。两个全覆盖给每个农户带来的将是每年6200元以上的收入。

  多个特色产业齐发力。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创建扶贫车间、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形式,让多种产业在内乡扶贫攻坚战役中各显身手,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内乡县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支部+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草腐菌、金钗石斛为主的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特色经济园区,真正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联动多户、致富一方的目标。目前,该县新建仿野生金钗石斛基地200亩,带动6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正发展草腐菌种植大棚 500个,可辐射带动560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围绕贫困村建立加工点,把对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的车间搬到贫困村,建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务工的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现已在农村建设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9个,带动全县30个贫困村3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

  同时,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带动景区沿线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特色山珍、务工等形式,逐步实现脱贫;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包装推出“内乡十宝”,按照网货标准着力打造农特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带动贫困户深度参与,实现农产品上行;实施金融扶贫,在加大政府硬性投入的同时,深度对接金融机构,更多地通过金融途径来保障脱贫攻坚所需的大量资金;另外积极实施健康扶贫、智慧扶贫等,走出了多元化产业扶贫路子,达到了精准扶贫、持续致富的效果。

  “1+2+N”模式是内乡县人民在扶贫攻坚探索中的智慧结晶,目前全县35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包乡联村帮扶到户、县直各单位和县属规模以上企业选派88名第一书记、88个工作队共275名年轻优秀干部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针对每户贫困户和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带领全县39136名困难群众摆脱困境,走向幸福。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