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实施精准扶贫 “内乡模式”助近4万群众脱贫

A-A+2016年11月16日08:40南阳 晚报评论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付栓 特约记者 崔鹏 樊迪 文/图 )

  核桃是内乡县多年来形成的优势产业。该县因地制宜在余关、赤眉、赵店等乡镇大力实施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工程,并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眼下,该县核桃种植面积近11万亩,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这条绿色致富大道。  据介绍,在这里一家龙头企业种植一亩核桃需要投入600元,其中土地流转费用400元左右,将转化为农民收入,另外大约200元浇水、除草的劳务性支出,也为农民提供了打工挣钱的机会。  在余关镇子育村的核桃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基地产核桃青果300多万斤,忙时季节用工1000余人,目前已与181名贫困村民签了务工合同,保证年务工180天以上,每人年可得务工性收入7200元以上。同时,基地还将可挂果的核桃树优先承包给贫困户管理,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该镇种植核桃6万亩,有2万人受益核桃产业,这其中至少有15%的贫困户。

  内乡县多浅山、丘陵、沟壑,宜于林果、烟叶、茶叶生长,群众也有种植习惯和经验。利用这一优势,该县积极构建“十万亩核桃、十万亩油桃、十万亩茶叶、十万亩烟叶”的“四个十万亩”大产业格局,并把扶贫开发与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依托种植龙头企业,从群众手里流转土地集中规模种植,让群众获得每亩4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金,并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就近务工获得收益,直接带动脱贫。目前,“四个十万亩”的大产业格局不仅盘活了土地,壮大了企业,让浅山区贫困户鼓了腰包、脱了贫,而且保护了生态,涵养了水源,实现了多赢。

  核心提示  

  11月10日,记者走进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鑫牛合作社,贫困户刘红福正忙碌。见到记者,老刘抹去额头的汗珠说:“合作社里有俺5头‘扶贫牛’,俺在这里打工,娃的学费不用发愁,一家人又住进易地搬迁新房,现在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和刘红福一样忙碌的还有贫困户张燕波。张燕波的父亲张黑旦扳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俺和儿子在家门口打工,俩人每月能挣2000多元;合作社还有‘扶贫牛’和‘扶贫羊’,明年能拿到一万多块钱;再加上光伏扶贫,流转的4亩多地的收入,低保补助。如今,俺家收入稳定,还住上了白墙红屋顶的新房子!”说起生活变化,张黑旦兴奋得停不下来。

  这是内乡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助力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一个缩影。该县通过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两个创新产业的全覆盖,加上特色产业的百花齐放,构成了产业扶贫的内乡模式:“1+2+N”。

  贫困户正在管护“扶贫牛”

  

  两个创新产业全覆盖

  走进余关镇黄楝村村部,屋顶、阅报栏、公共走廊随处可见光伏发电板。这是内乡县引进的光伏扶贫项目。  该项目依托县政府成立的内乡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公司融资,通过“公司+支部+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对村部、广场、学校、卫生室、牛棚等集体公共设施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出售。每户贫困户可配置6千瓦光伏板,成本近5万元,年发电收益7200元,除去各种费用,每户贫困户一年可得到3000余元的分成。这一项目将平等普惠至每个贫困家庭,并将持续25年。  另一个覆盖所有贫困户的是养殖项目。该项目依托牧原公司、春牧公司、宏牧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运用金融贷款和再贷款资金,建立完善的运作模式,实施养殖业对全县13600余贫困户的全覆盖,使每个贫困户每年最低增收3200元。  拿养牛脱贫来说,该县重点依托春牧公司,实施“公司+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的合作帮扶模式,由政府主导,利用贫困户享受的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作为押金,向春牧公司申请母牛5头,交由合作社统一饲养,春牧公司免费提供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落实环保和各项管理制度。除去水电、人工和其它日常开支,净收益按60%给参与养牛的贫困户进行分成,每户每年收益7000元。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发展而没有条件发展的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缺乏技术保障的问题,也解决了发展产业过程中风险防控的问题。  目前,养牛扶贫项目已在全县9个乡镇铺开,有400户贫困户参与成立25个养牛合作社,养牛2000头,年底前可望实现养牛4500头,扶持9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目标。  两个全覆盖给每个贫困户带来的将是每年6200元以上的收入。

  多个特色产业齐发力

  在灌涨镇杨集村的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记者见到了63岁的马秀云,她正在为切纸做最后的包装。谈及这份新工作,马秀云十分满意地说:“车间设在村头,按件记工,时间也自由,一个月能挣1500多元,不给子女增添负担,还能贴补家用。”  据了解,在内乡,已有像仙鹤纸业这样的县内骨干企业在政府的引领下,围绕贫困村将部分加工环节下沉到农村,建起“扶贫车间”加工点,让家庭负担重、走不出去务工的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业。目前,该县已在农村建设仙鹤纸业切纸加工车间12个,带动全县30个贫困村3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

  不仅如此,结合不同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该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扶贫路径,因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通过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支部+专业合作社+金融+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草腐菌、金钗石斛为主的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员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特色经济园区,真正达到扶持一户、成功一户,联动多户、致富一方的目标。眼下,新建的200亩仿野生金钗石斛基地,正带动6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发展草腐菌种植大棚500个,可辐射带动560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不低于3000元。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内乡县整合优势资源,争创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实施旅游扶贫,带动景区沿线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特色山货、务工等形式,逐步实现脱贫。就农家宾馆这一单项,在景区道路沿线就“长出”80余家,带动数百名贫困的“山民”借景生财。  如今,电商产业方兴未艾!该县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包装推出“内乡十宝”,按照网货标准着力打造农特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带动贫困户深度参与,实现农产品上行。同时,积极实施金融扶贫,在加大政府硬性投入的同时,深度对接金融机构,更多地通过金融途径来保障脱贫攻坚所需的大量资金。另外,积极实施健康扶贫、智慧扶贫等多种扶贫形式,走出了多元化产业扶贫路子,让多种产业在内乡扶贫攻坚战役中各显身手,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达到了精准扶贫、持续致富的效果。

  “1+2+N”模式是内乡县在扶贫攻坚探索中的智慧结晶。目前,全县35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全部包乡联村帮扶到户、县直各单位和县属规模以上企业选派88名第一书记、88个工作队共275名年轻优秀干部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帮扶责任人针对每户贫困户和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发力,带领全县39136名困难群众摆脱困境,走向幸福。(来源:南阳晚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