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唐河一群农民和一个村庄的汉剧故事

A-A+2017年4月10日08:40南阳 晚报评论

汉剧《回龙阁》汉剧《回龙阁》

  在唐河,有这样一群农民和这样一个村庄,为了心中的一个文化梦坚持了63年。

  还有这样一个乡文化中心主任,把生命中最重要的10年与这个村庄紧紧地融在一起。

  就是这样一群人,让独处一隅的戏剧“活化石”走上河南的大舞台……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王 平 文/图

  春暖花开时节,汉剧团赴省城展演。这是一群地道的农民,站在艺术家们演出的都市舞台上,敬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唯美的塑造,与专业演员相比毫不逊色。为了这次绽放,他们走过了十年,终于有机会在省级舞台上轻轻地唱:想不到平贵还有今天!

  这是唐河县城郊乡文化中心主任方利,3月29日晨6时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则消息。

  一群农民与汉剧的60年情缘

  提起寒窑,人们就会想到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唐河县北张湾村汉剧团演出的汉剧《回龙阁》,讲述的就是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爱情故事。

  3月28日晚的演出是“河南稀有剧种展演活动”中的一场。演出在一曲汉调锣鼓中拉开帷幕,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演员,毫无压力地驾驭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角色,身段在,唱腔在,戏魂在。弯腰、撩衣、移步,甚至眼珠转动、眼皮开合,舞台上的王宝钏节奏准确、动作到位,特别是十足的唱功,赢得台下叫好声一片。

  汉剧前身为楚调,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清朝中期,唱腔婉转优美,对白雅致考究。不只是在河南,汉剧在全国也属稀有剧种,被称为戏剧的“活化石”。目前,我省尚无正规汉剧团,把汉剧重新搬上舞台的是唐河县城郊乡北张湾村的一群农民。

  北张湾村位于唐河县城东北10公里唐河、赵河、泌阳河、沘河四河交界处,是个拥有近3000村民的大村。北张湾人看汉剧、学汉剧、演汉剧的传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村民们就常常在农闲时请汉剧艺人向年轻人教唱,自娱自乐。1953年,村里的汉剧爱好者或出人出力、或出钱出物,自发组建了北张湾汉剧团,主要演出三国戏《凤仪亭》、《龙凤呈祥》、《借荆州》、《失街亭》等,深受群众喜爱。由于村里有自己的剧团,村民们学戏成风,无论老人小孩,都能随口哼上几段汉剧。

  在北张湾村,汉剧被称为“张湾小二簧”,曾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荣耀和精神享受。1979年,北张湾汉剧团全班人马被收编进县汉剧团。

  1986年,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县汉剧团停办,北张湾村去的演员全部回乡务农。但村民们的汉剧情结依然未断,逢年过节仍会聚在一起唱上几段。为了不让汉剧失传,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筹集资金,搜集资料,整理戏谱,准备演出乐器、道具、服装,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排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把心血和汗水浸润在他们钟爱的汉剧艺术里。

  2008年,北张湾的农民汉剧团开始恢复民间演出,2009年,汉剧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团的演员们多是亲连亲,团长杨秋轩的父亲、兄长、妹妹、妻子、儿子都会唱汉剧,还有罗金箱、张庆恩、王长杰、张凤梅、张庆德、张艳丽等,都是夫妻同唱汉剧,他们的父母,也是老一辈的汉剧演员。这些年,他们无论是在外打工、当老板,还是在家务农,只要一说有演出,就像听到了集结号,放下手头的一切,回到北张湾村。

  一个人见证了汉剧的浴火重生

  从2008年开始,记者多次采访这个农民汉剧团,近十年的时间,无论是汉剧举步维艰还是慢慢回暖走出低谷,有一个人始终不曾缺席,见证着这一切。这个人,就是唐河县城郊乡文化中心主任方利。对于北张湾村的农民演员们来说,她,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他们的主心骨。

  今天的方利已是省剧协会员、小剧种代表,虽然比之十年前,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她依然是爽利雅致的,带着满满的文化自信。

  2008年,38岁的方利来到城郊乡,任乡文化站站长,那时,正是戏曲生存最艰难的时候,看到一群农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汉剧,敬意油然而生,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他们,把汉剧传下去。

  方利向乡党委政府建议留住并扶持、壮大汉剧。乡党委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除了鼓励汉剧团以团养团之外,还拨付了10万元的专项经费,为剧团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让汉剧团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方利每年都会去郑州,为汉剧团争取政策上的倾斜及外出演出机会。她的执着引起了省剧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著名剧作家陈涌泉(唐河人)的重视。陈涌泉特意赶回唐河,用自己的津贴为剧团购置了6万元的戏服,鼓励汉剧团坚持走下去。

  方利认为,对于汉剧团来说,有关注才有成就感,有鼓励才能走出乡间。为了让汉剧走出独处一隅无人识的境地,她想尽一切办法,不遗余力向外推介汉剧团,引起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报道。

  2009年,汉剧成功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非遗”的过程中,方利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对汉剧起源、传承、分布、唱腔、剧目、角色等要素了然于心的行家里手。

  对汉剧艺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帮助改善剧团演出条件,想方设法培训演员、提高汉剧艺术的品位,这些年,方利一直陪伴着汉剧团。令她高兴的是,从国家到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对这个农民汉剧团都十分关注。2014年底,省剧协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来到北张湾村,亲自指导剧团排戏。此次汉剧团赴郑州展演,也是李树建一力促成。

  方利认为,汉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她相信,从省城载誉归来的唐河汉剧,必将走进繁荣的春天,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

  添加微信“18637767188”,加入“大文化·践行者”微信群参与讨论。⑦4

  16

  下期请看:那时我的弟媳还不是米宝,而是马丽。⑦4

  来源:南阳晚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