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内乡县建强基层组织助力脱贫攻坚掠影

A-A+2017年5月2日08:14南阳日报评论

  核心提示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作为秦巴片区的特困县,内乡县现有贫困户12184户、33691人。面对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严峻形势,内乡县夯实一线基层党组织,锻造脱贫攻坚主力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李小胄 高波 通讯员 李建党 张智勇

  道路似彩带,贯穿村落;民居似别墅,整齐排列;山水似画廊,生机盎然……如今,每天行走在村里,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在企业务工、光伏发电、土地流转,村民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全村贫困户也由原来的179户662人,减少到6户24人。

  幸福敲开百姓门

  “甘于吃亏,敢谋事,敢干事,能干成事,而且还能让群众服气”,这是当地老百姓对王建伟的评价。该村的党员干部对工程不沾边、不插手,只服务、保质量,大家都明白,一人富不算富,党支部只有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才算真本事。

  “没想到我们11家能通过易地搬迁扶贫政策不花一分钱就住进小洋楼里;没想到娃上学不仅不要钱,寄宿生每年还有一千多块的补助;没想到给我们家落实了这么多脱贫政策。”4月26日,记者采访时,子育村瓜坡组的村民张红杰用“四个没想到”打开了话匣子。张红杰自己耳聋,妻子智障,母亲常年有病,家庭负担大,日子原本过得非常艰难。内乡县脱贫攻坚行动开始后,张红杰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合作社当饲养员每月2000多块,养殖合作社‘扶贫牛’每7个月可领7000元,村里光伏扶贫项目一年能分3000块,还有土地流转租金和俺媳妇的低保,全家都能脱贫了。”张红杰抚摸着自家院子锃亮的不锈钢大门,满脸笑意。

  谈及党员干部,该村65岁的“低保兜底户”孙耀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现在,党员干部对我们可贴心了,谁家有什么难处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村民有什么困难都积极帮助解决。”“我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医保,没啥其他要求。”孙耀华对现在的生活甚是满意。

  村支书王建伟告诉记者,子育村党支部依照内乡县“1+2+N”(“1”即持续发展传统优势产业,“2”是实现畜牧养殖和光伏发电两个创新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N”就是大力发展电商、旅游、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新模式,整合各项资源,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订了从土地流转,养牛、养羊,种植核桃等林果,到合作社务工,光伏发电等帮扶措施,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平均对每个贫困户实施4种以上的扶贫措施,确保贫困户早脱贫、真脱贫、稳脱贫,使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支部建在协会上

  在上级的支持下,内乡县赤眉镇杨店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把支部建在林果协会上, 找准了农村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不仅加快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创造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赤眉镇杨店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种植专业村,林果产业发展已形成规模,全村涌现出众多以发展油桃种植为主的专业户,产出的“赤眉油桃”成为驰名水果品牌。杨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奇表示,以前这里的油桃受品种、技术、产量、价格等因素制约,果农收入不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2015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林果协会,并建立了林果协会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建在了协会上。

  示范基地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学能干的舞台。林果协会成立伊始,为消除部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顾虑,协会党支部的7名党员自己带头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试种成功后再在协会成员中推广应用。协会党支部始终将示范基地放在推动油桃发展的首要位置,从最初鼓励党员干部办示范基地逐步发展到“土专家”、“田秀才”、“明白人”抢着种、跟着示范。油桃发展到哪里,示范基地就办到哪里,随时随地向农民推广栽培新技术、新品种,解决农民栽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善用互联网,尝试新方法。为拓宽油桃销售渠道,挖掘市场潜力,协会党支部按照内乡县的统一部署,积极加强电商和种植户的合作,在网上进行油桃的众筹预售,从而改变“赤眉油桃”美景惹人眼、果实很低廉的“剪刀差”。

  建一个党组织, 兴一条产业链。现如今,内乡县的8个特色党支部,把党员、致富能人牢牢“聚”在了产业链上,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企协联建等方式,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流动党员集中地组建党组织力度,使广大党员带领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图为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产业扶贫项目——内乡春牧养殖第一分场  南阳日报记者 高波 摄图为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产业扶贫项目——内乡春牧养殖第一分场 南阳日报记者 高波 摄

  小村建起扶贫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维持农村和谐稳定、巩固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内乡县余关镇王沟村党支部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村民谋求利益来服务村民、凝聚村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走进余关镇王沟村,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很是热闹:二十多名中年妇女正在热火朝天练习缝纫技术。记者一打听得知,村里扶贫产业园的天曼制衣马上要建成投产,村党支部组织工人提前培训,苦练本领。42岁的刘玉平就是她们中的一员。刘玉平告诉记者,能在制衣厂上班可是个“紧俏”事,现在不光本村,连附近村子都有几十个人过来报名培训了。“在这里上班,不仅能拿工资,照顾家人,还能学个一技之长。”刘玉平已经在憧憬着不久后的美好生活了。

  村支书王献党告诉记者,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只为群众解决难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带领群众奔小康。

  自从干上村支部书记,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直困惑着王献党。在市、县、乡党组织的指导下,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结合王沟村实际,最终把烟叶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烟叶,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通过“带、扶、帮、包”四字工作法,实现了烟叶产业从有到大,由大到精,最多时以一村之力种植面积达36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烟叶种植专业村。党支部以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领办起全国行业水平一流的烟叶合作社,让合作社在带动产业发展中唱主角,在技术服务中顶大梁。

  结合本村实际,王沟村探索“支部+”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扶贫产业园,包含种植、养殖、加工、服务和光伏发电五大产业,烟叶合作社、养牛专业合作社,马上投入运营的有机肥厂、草腐菌厂、草料场、电子加工厂、天曼制衣……众多的合作社、企业不仅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也必将吸引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支部挺一线,脱贫走在前。在党建助脱贫引领下,内乡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2016年,全县实现了18个贫困村摘帽、1946户6807人脱贫。(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