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郑州唐河商会:扶贫攻坚中的民生情怀

A-A+2017年5月3日08:31南阳 晚报评论

刘中良(右二)和古城乡部分贫困户座谈刘中良(右二)和古城乡部分贫困户座谈
刘中良看望因病返贫的小学老师刘中良看望因病返贫的小学老师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刘 娜

  4月底的乡间,杨林绿意盎然,麦穗青涩饱满,野花开满小路,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植物肆意生长的香甜味和泥土喜迎春雨后的清爽感。

  车子在树林与田地中穿梭,穿过一个个瓦房平房或楼房林立的村庄。临路的房屋墙体上,“精准扶贫 产业带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红色标语,异常醒目,随处可见。

  亦如全国所有地方,在南阳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脱贫大考正在每个县,每个乡(镇)、每个村如火如荼地进行。

  2020年确保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党委和政府逐级立下的“军令状”。精准扶贫,带动致富,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扶贫,是政治任务,也是社会担当;脱贫,是国之决策,也是家之梦想。

  4月28日,郑州唐河商会爱心企业携18万元的扶贫善款,赴唐河县古城乡、马振抚乡,精准扶贫,真情救助。本报记者跟随采访,深入挖掘活动背后贫困家庭的生存现状、扶贫干部的真实心声与爱心企业的帮扶探索,以期展现扶贫大考下的民生百态与现实追问。

  总第397期

  这是一组贫困家庭的生活素描,也是一场扶贫救助的真实记录。

  苦难的泥沙与帮扶的暖流之下,是直逼人心的追问与思考。

  人病了残了死了,想过上好日子就难了

  65岁的老党员王自钦,很少向现实屈服。

  “怕,顶个啥用,挺起腰杆,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这位唐河县古城乡徐岗村7组的农民,一度是乡亲们眼里的“能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因懂烟叶技术,过去一二十年里,是乡里的烟叶技术员。

  但最近两三年,这位不认输、不服软的老党员,被一顶叫“贫困户”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

  他唯一的儿子因脑溢血英年早逝,此后媳妇就很少回来。他和老伴以7亩薄地供养读高中的孙女和读小学的孙子。“身体好时,这也不算啥。”他挺了挺微驼的后背说,老伴患有多种慢性老年病,干不得重活。一场车祸后,他的右膝盖粉碎性骨折,至今走路还不利索。

  当年人人羡慕的“能人”,如今成了村上最穷的人之一。“我是党员,再穷也不能和群众争福利。”他捏了捏疼痛的右腿说,“但咱不能拖扶贫工作的后腿。”

  如今,在县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王自钦养了两头黄牛,每头牛可得到国家五千元的养殖补贴。“我懂烟叶技术,想承包些地种烟叶。”他顿了顿说,“孩子们的路还很长,读了大学有了本领,才不会走我们的老路。”

  像王自钦这样的贫困户,徐岗村有61户。其中,五保贫困户18户,低保贫困户9户,因病因残返贫的贫困户34户。

  为帮助这61户贫困户早日脱贫,4月28日,郑州唐河商会四家爱心企业——河南富盎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河南金阳光农业有限公司、河南国富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易君传媒,现场捐助5万元扶贫基金。

  “有劳动能力的,可以通过以产业带动扶贫。丧失劳动能力的,必须救助扶贫。”唐河县商业局办公室主任赵继斌,现任徐岗村驻村第一支部书记。

  他清晰地记得,驻村第一天,去看望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五保户的情景:家徒四壁,身无长物,一床被子,春夏秋冬,盖了6年,一直未换。赵继斌和工作队的人立马跑到镇上,给老人置办了两床新被褥。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无法想象改革开放30多年后,农村还有人穷到这步田地这步境遇。”赵继斌感慨,单靠国家政策与政府的力量扶贫,显然是不够的。扶贫工作是一项庞大又烦琐的系统工程,需要带着感情帮扶,扑下身子做事,更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像郑州唐河商会这样情系家乡建设、投身扶贫事业的爱心企业,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比物质匮乏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贫瘠

  并非所有头戴“贫困户”帽子的人,都着急脱贫。

  有贫困户想搞养殖,扶贫工作队帮忙协调。贫困户花一万元买头黄牛,国家给予一定的养殖补贴。养殖补贴到手后,个别贫困户就把牛偷偷卖了。工作队去追究责任时,才发现贫困户早把钱花完了。

  这种情况偶有发生,让下乡扶贫的干部无奈又尴尬。相比物质的匮乏,封闭狭隘的思维与短视浅薄的目光,显得更可怕。它就像厚厚的冰层,把帮扶的机遇拒之千里,让自救的觉醒禁锢沉睡。

  唐河县马振抚乡是省定贫困乡。为救助马振抚乡上刘庄村8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贫困学生,4月28日,郑州唐河商会爱心企业在该乡现场捐助了13万元现金。

  因身患重病,身体不便,53位被助的贫困老人,躺在三轮车、架子车或坐着轮椅前来领扶贫资金。他们穿着烂了边的褂子、打着补丁的裤子和露着脚后跟的布鞋。“活得太长,真是一种累赘啊。”83岁的老人曲良云攥着领到的1000元钱,躺在侄媳妇的三轮车车斗里说。

  看着这些父老,郑州唐河商会执行会长刘中良难过得直掉眼泪。这位从上刘村一步步走向省城的农家子弟,喝着这里的水沾着这里的泥长大,出人头地后总想为这里多做点什么。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刘中良创办河南金农阳光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万余亩,推进国家倡导的“粮改饲”项目,希冀以产业带动更多父老脱贫致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感慨,希望新的项目、新的产业、新的技术能给家乡带来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与新的思维。

  贫困大考下,是需要直面的民生问题

  打工时不幸遭遇伤残事故,无力维权身落残疾或一命呜呼;借账娶了外地媳妇,账没还完媳妇已逃之夭夭;一个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一个家在一夜之间返贫;父母离异,爷奶患病,留守孩子上学成难题……每家贫困户面临的民生问题,都大同小异,又让人难安。

  上刘庄小学因为生源大量流失,如今只有一二年级。学校围墙多处裂缝,用白色石灰封住后,依然可窥见外面的田野与青树。捐给马振抚乡13万元扶贫款中,其中7万是重建围墙的专项资金。

  10岁的上刘村男孩小星宇,还没有读完二年级。他的妹妹小如意7岁了还未能进校门。“我想妈妈。”攥着郑州唐河商会捐助给他和妹妹的4000元钱,小星宇小声说。

  星宇的父母是在深圳打工时认识的。结婚后,因为贫穷和争吵,妈妈撇下他和妹妹,逃回广西老家。妻子离开后,星宇的爸爸一蹶不振,酗酒成性。哥妹俩的上学,成了难题。

  拿到捐助的助学金后,星宇的爸爸还没放到口袋里,就被一旁的村干部夺了过来,交到上刘村小学校长手中。“寄存到学校,俩孩子读书还有希望。放到他爸手中,肯定不行。”村干部解释。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记者问小星宇。

  “我想当厨师。”羞怯的男生攥着衣角说,“当厨师的话,能做好多好吃的,还能吃到肉,这样,我妹和我奶就不会饿着了。”当城里孩子为买正版还是盗版的游戏玩具纠结时,乡下这对命运未卜的小哥妹,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敞开肚子吃顿肉。这是现实,只是有点揪心。

  18万元的扶贫善款送到每家每户后,刘中良又悄悄去看望了两家人。其中一家,是他的小学老师刘桂兰。4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女教师,如今身患重病,偏瘫多年,像个孩子一样蜷缩在轮椅上。握着老师变形的手,刘中良久久不愿松开:老师代课多年,育人无数,身患重病后,错过转正机会,因病返贫。

  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一群学生欢快的从田埂上结伴归来,一树树的洋槐花在村头绽放,成熟的油菜匍匐到新修的水泥路旁。

  一切看似并无不同,一切都在悄然改变。②4

  来源:南阳晚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