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林华 乔雪玲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习和实践西峡县的“三疑三探”教学法中,通过老师的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疑与质疑:
围绕课题和主要内容质疑。如《黄河大合唱》第二课时,可以这样设疑:“上节课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题,大家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的范围和方向,学生很快提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乐队、乐曲?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等;围绕课题质疑的如《蜘蛛脱险》一文:“蜘蛛遇到什么危险?如何脱险?本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在老师恰当的设疑下,学生是重要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于情感蕴含处质疑。语文学科的每篇文章都含有丰富真挚的情感,引领学生于情感蕴含处质疑也是好方法。如《信任》一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学生很快提出了感兴趣的问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主人的信任?为什么相互信任会喜悦?”等。于文章的情感蕴含处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核心问题,实现了长文短教。
抓住中心句质疑。中心句是文中最重要的句子,围绕中心句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重要的问题。如《一只贝》教学,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围绕中心句质疑,学生们很快就提出了:“这只贝可怜在哪里?又可敬在哪里?本文想告诉我们什么?”等,这些问题都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自然也清晰流畅。
围绕关键的字词质疑。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读文后质疑:“诸葛亮应该是‘骗箭’,为什么题目是‘借箭’呢?”又如数学课“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一结论中,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只’字?少了这个字行吗?”等,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发挥了想象力,挖掘了创新潜能。
在课堂上,学生们有了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作为教师,应善于钻研教材,恰当设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作者单位:新野县城区汉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