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观云识天 服务南阳——纪念世界气象日57周年

A-A+2017年3月23日08:11南阳日报评论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 杰

  “观云识天”是201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它反映了云在天气预报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观测云,我们可以了解大气中的水汽量、大气的层结状态、气流变化等。不同的云形可能代表不同的天气,例如积雨云,云浓而厚,一般会形成降水,有时伴有闪电、雷暴或冰雹。

  从古至今,人们对气象的研究没有脱离过云。在古代,人们通过对云的形状、状态、大小来认识天气;如今,科学家运用科学仪器定量地观测云,通过云系的分布分析天气形势。目前,得益于卫星、雷达这些最先进的探测仪器,我们还能看到云的内部结构,而云体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强对流、风暴等天气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强度。这更有利于了解云在天气过程发生中扮演的作用,为我们更好地做好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无到有,南阳气象事业日新月异。南阳气象事业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发展之初,我们就是从观测云(云状、云量、云高)、能(能见度)、天(天气现象)开始的。通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市气象事业已建成门类基本齐全,气象要素观测、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等功能全覆盖的气象体系。

  天地一体,织就观云识天立体网。目前,我市已建成12个国家气象站,一个高空探测站,一个天气雷达站、移动气象雷达应急车1辆、103个多要素自动观测站、204个单要素自动观测站、32个土壤墒情检测站,配备了卫星云图接受处理系统,形成了一张地面、空中、天空监视天气变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立体网,为天气预报、农情预测、人工增雨、防灾减灾等服务。打造了由44门高炮、26台火箭,40座人工增雨防雹高炮站、24台人工增雨防雹火箭发射点、6个人工增雨烟炉组成的增雨防雹火力网,为增雨消雹、保护粮食丰收、洁净空气减少雾霾天气发生保驾护航。

  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市先后出现寒潮降温、夏季干旱、秋季连阴雨、冬季持续雾霾天气,出现12级以上大风,出现日降水量达300毫米以上洪涝灾害。全市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启动预案,科学防范应对,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全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总接收约1亿人次,气象服务受到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广泛赞誉。在关键农时季节,发布专题服务信息160期,指导各地用好天时。结合旱情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16次,防雹作业3次,为抗旱防雹做出了贡献。同时,气象部门着力深化气象环保合作,做好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加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研判,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课题研究,探索实践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开展人工干预霾天气作业3次,为全市大气污染攻坚战工作做出了贡献。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持续提升,全年24小时晴雨预报率达到85%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提前量达25分钟。

  刚刚召开的全市气象工作会议暨市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气象重点工作。强力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步伐,构建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全市气象现代化工作。持续完善站网布局,提高综合观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努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加快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大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持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加强人影队伍和装备建设,提升作业水平。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加强防雷社会管理,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抓党建,转作风,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气象探测、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着力建设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能力和水平。(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