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李远:刘备三顾卧龙岗

A-A+2016年12月26日08:32新浪河南·南阳评论

  很长时间,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备是爱哭之人,这也许是深受《三国演义》以及诸多民间传说的缘故。民间也有“刘备江山是哭出来”之说,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曾说:“先主从来善哭。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

  历史犹如一团迷雾,当人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拨云见日追本溯源之时,就会发现一个真实的刘备。历史上刘备身上优点颇多,最大长处就是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从未丧失英雄之志,而是默默招纳贤才,耐心等待时机。在历代帝王中,刘备也是最有人情味、最仁义、最厚道的皇帝之一,这也是刘备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担任代理平原令期间,本郡人刘平一向轻视他,并以受其管辖为羞耻,于是曾派刺客行刺他,刺客不忍下手,将此事通报先主,然后离去。可见刘备宽厚仁慈,爱民如子,深得百姓之心,虽职位平平,已显贤能帝王之胸怀和气象。相比三国君主,刘备白手起家,不像曹操父亲曹嵩是当朝显贵,官至太尉,既有人脉,又有财力;也不像孙权靠其父、兄打下的江山,坐享其成。刘备是一个平民依靠自己努力和奋斗,一步一步走向九五之尊的古代帝王。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依附于刘表。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新野作为刘备曾经屯兵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今成为南阳三国文化的主要分布区。新野县城现今保存有刘备三请诸葛亮后,商讨军国大事的“议事台”,因太子阿斗、即蜀国后主刘禅出生地而命名的“太子阁”,新野县沙堰镇北寨门外的“徐庶回马荐诸葛处”等多处三国遗迹。如今,当人们站在小小的新野县城,似乎可以感受到刘备当年的帝王之心,昔日杀声震天,战马嘶鸣的场面,似在眼前不断浮现,那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军帐,随处可见的囤集粮秣的场地,早已被历史所封尘。但这里的土地曾留下刘备深深的足迹,人虽逝去故里在,留下英气满乾坤。

  南阳卧龙岗孕育出一代贤相诸葛亮,三顾茅庐造就出一代仁爱之君刘备,而成为南阳三国文化的源头及名胜之首。时至今日,卧龙岗上“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巍然屹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杰出典范;诸葛草庐前诸葛亮向刘备侃侃而谈的“对策”之声,似乎永远响彻在卧龙岗的历史长空;三顾堂中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对晤的场景,让人不由放慢脚步,似乎担心惊扰了两位的促膝畅谈……如今,当游人漫步于卧龙岗之上,不仅对一代贤相诸葛亮充满深深的怀念,还对刘备屈驾而来求贤若渴的谦卑心灵肃然起敬。

  南阳卧龙岗至今保存有以三顾堂、关张殿、拴马亭等建筑为主的三顾祠,建于清康熙年间,单檐悬山式建筑,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因前后檐下倒垂花蕾,亦称垂花门。门额“三顾祠”为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所书,书法俊逸,笔意温雅。祠内宏敞幽深,翠柏挺立,绿草如茵,令人顿生无限遐思。 “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对话的纪念性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重建。匾额“三顾堂”南阳知府罗景所题。三顾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其前出廊,木步架与硬山砖墙组合,古朴素雅,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殿内有刘备和诸葛亮塑像,二人分宾主而坐,书童侍立侧旁,再现了刘备与诸葛亮纵论天下的情景。明代陈正伦《卧龙岗》诗云:“君臣一晤交投厚,宇宙三分割据雄。”三顾晤对可谓历史性的会谈,堪称“千古一对”,诸葛亮由此登上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成为辅佐先主后主,复兴汉室大业的一代名相。三顾堂门外悬挂有当代书法家李成海所书楹联:“草庐三顾感先帝知遇离南阳,出师二表扶后主瘁躬奠西蜀。”大意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离开南阳,自此走上政治舞台;他先后两次上表出师北伐,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

  关张殿前拴马亭内,镶嵌有一幅珍贵的清代《汉昭烈三请武侯图》石刻。中部攒尖顶草庐,旁为松竹,下有山石及小桥流水,四周绕以篱笆围墙,门两侧悬诸葛亮《诫子书》名句:“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横额上书“草庐”,石刻上部为《草庐对》全文,右上方书“汉昭烈三请武侯图。”画面诸葛亮居左侃侃而谈,刘、关、张端坐,躬身静听。整块石刻疏密相宜,繁简得当,主题鲜明。令人称奇的是,这幅石刻作品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刘备“三顾茅庐”内容完全相符,它生动再现了刘备当年龙岗三顾、草庐对策的历史场景。

  在刘备同时代中,曹操和孙权也是爱才惜才之人。刘备作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何以屈驾前往面见比自己小20岁的青年布衣诸葛亮?这除了刘备仰慕诸葛亮的人品和才华,希望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事业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身姿放得很低,这一点,是刘备身上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士为知己者死”,也是深深打动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曾在《前出师表》中说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言语之中,深深表达了对刘备当年屈驾前往知遇之恩的感念之情。诸葛亮抗拒住一时名利的诱惑,投身前景并不光明的刘备,他追求的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名显赫,而是“光昭将来,刊载不朽”的万世美名。同时,他也看中了刘备人才匮乏的现状,将给自己提供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诸葛亮出山之后,终于使刘备这只蛟龙有了腾飞的希望。唐代胡曾《南阳》诗云:“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基于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形成了一种肝胆相照、同心相印、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一个鞠躬尽力,一个如鱼得水,成为封建时代少见的君臣相得的典范。刘备成全了诸葛亮,也成全了自己。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