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说起职称,不少职场人尤其是高校、事业编技术人员有着欲说还休的尴尬与无奈。9月23日,在全省职称大会上,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郑子健,一针见血地分析当前职称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下一步职称改革之路。□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付雨涵

  [个例]一篇论文仨人花钱加名字 评职称逼出来的“捷径”

  此前,国内媒体曾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论文基金标注莫玩一石三鸟》。该文披露某论文发表时竟然标注了10个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等都尽在其列。

  一篇论文,挂上数个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名号,快速完成几个项目的结题。这种不端学术行为,在高校甚为流行。

  河南一所大学的教师王教授,从业近30年,不少年轻讲师不关注教学、学术,都来请教如何尽早评上副教授,求指点并给予捷径引导,更不惜花钱买论文,破费求别人发表的科研成果加个名字。“这事儿屡见不鲜。”

  王教授讲述,2014年他曾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先后被三名年轻讲师打招呼,求缀名儿。“环境逼着你走捷径,职称这事儿,是该彻底改革了。”

  这种情况,从公开叫卖的各种期刊杂志上也可见一斑,记者曾调查过高校论文利益链,评定奖学金,能收录知网的价格一般在400元以上,登高校学报的价格在800元左右,能上核心期刊,那价格就得以万起了。

  “太急功近利了,职称评定的指挥棒在哪里,大家都往哪里钻,不论以什么样的手段达到目的,有时你会发现,一个课题不断变更负责人,你评上了,赶紧把课题负责人让给我。这样怎么能行?”王教授很忧虑。

  [问题] 职称成了“利益调节器” 一评定终身是最大短板

  职称改革势在必行,9月23日,在全省职称大会上,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保局局长郑子健,就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当前职称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传统系列申报人员越来越少,新兴产业和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现行的29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郑子健指出,除了形势发展外,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等与职称联系过于紧密,与职称的挂钩项目越来越多,导致职称成了“利益调节器”,越来越偏离其人才评价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