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郑水是贾鲁河的一条支流,还是上游的贾鲁河,总之,郑水和贾鲁河密不可分。贾鲁河曾是郑州的“金腰带”,但后来因为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贾鲁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这条古老的河流将迎来一场华丽蜕变。□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 邱琦
北魏《水经注》记载有“郑水” 距今1500多年
作为唐朝的著名诗人,贾岛在《永福湖和杨郑州》中,以“积水还平岸,春来引郑溪”一句,首次将“郑溪”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溪就是当时的郑水,又称管水。”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葛景春说,北宋初年的著名地理巨著《太平寰宇记》卷九中记载:“郑水,一名不家水,源出梅山。”
那么,《太平寰宇记》中有关郑水的记载,出处在哪儿?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的原文这样描述:《水经注》云:“不家沟水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东北流经管城西,俗谓之管水。” 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注入黄雀沟,即今之黄池。
按照《太平寰宇记》的记载,郑水从梅山发源,往东北方向流去,然后又一分为二,其中一条流到了“黄雀沟”,这个“黄雀沟”在北宋被称之为“黄池”。
在贾岛的诗中,提到了永福湖,而郑水注入了永福湖。永福湖是不是“黄池”不能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郑水早在北魏就存在了,那个时候叫“不家沟水”“管水”;到了贾岛生活的晚唐,名叫“郑溪”“郑水”。
郑水源自梅山 是一条有独立源头和流向的河流
按照《太平寰宇记》记载,郑水一分为二,除了流入“黄池”的一支,另一支流到哪儿呢?
《明史》记载:“荥阳州西。南有大周山,汴水出焉。又东南有嵩渚山,京水出焉。又有索水,源出小径山,北流与京水合,下流入於郑水。”
《明史·地理志三》中记载:“郑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县省入,西南有梅山,郑水出焉,下流旧入汴河,后湮。又西有须水,源出荥阳县,旧亦入于汴水。”
也就是:汴河发源于荥阳大周山,也就是今天的荥阳市崔庙镇东南6公里和贾峪镇西南7公里处。京水、索水汇入郑水,而郑水最终汇入了汴水。发源于荥阳的须水,也汇入了汴水。
《朱仙镇新河记碑》碑文记载:“自荥阳西南诸山溪,合京、须、索、郑之水,东流至祥符,经朱仙镇达周家口,复合沙、颍诸水,委输于淮,以元臣贾鲁实治之,遂名贾鲁河。往时舟楫畅行,上可抵京水镇;以故,朱仙镇百货充牣会城,因之号繁富焉。”
清朝的史料也明确指出郑水的存在,但此时的郑水仅仅是贾鲁河源头的一个分支。
在今天的郑州市区、新密市、新郑市交接的新郑市辖境内西北部有梅山地名,这儿就是郑水的源头,它是一条拥有独立源头、独立走向的河流。
它是贾鲁河的支流 还有人说它是上游的贾鲁河
清代碑刻记载的郑水,仅仅为贾鲁河上游水源之东支,但在明代嘉靖时期的左都御史胡世宁的奏折中,郑水就不仅仅是贾鲁河的一条分支了。
嘉靖六年(1527年),黄河决于丰沛,溃水先冲入京杭大运河后又漫入昭阳湖,漕运断绝。胡世宁上奏明神宗请疏浚贾鲁河以通漕舟说:“自朱仙镇而北而西至郑州西北惠济桥地方,不及二百里,河身略窄,稍当修浚。若于惠济桥西开一支渠,分水一派,北入黄河,不及二十里。渡河而北直入沁口,为道甚便。如谓郑水微弱,不任漕舟,则荥郑之间又有京水、索水、须水诸泉皆可引入郑水以济漕挽。”
由胡世宁的奏疏中所谓郑州西北惠济桥、京水、索水、须水等诸地均可落实。
特别应该强调说明的是,惠济桥在今郑州市北郊惠济桥村,此桥是一座三孔石桥,桥面长14.44米、宽5.08米,建于元末明初。
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惠济桥下确实存在着一条向北与黄河相通的古河道,这条古河道正是胡世宁说的贾鲁河河道。而胡世宁所建议的这套联通黄河、淮河的水运通道,只需将贾鲁河上游京、索、须诸泉皆引入郑水(贾鲁河),便可使江淮漕舟出于“荥阳之间”。
这项工程于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完工,前后大体经历了3年,贾鲁河上游的航运体系基本形成。
由此可见,元明时期的郑水就是上游的贾鲁河。
贾鲁河与郑水密不可分 成为郑州市的母亲河
无论郑水是贾鲁河的一条支流,还是上游的贾鲁河,总之,郑水和贾鲁河密不可分。
贾鲁河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有人考证,认为它的前身就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故道在今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当时开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
到了秦朝末年,鸿沟一带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而这个赫赫有名的鸿沟就是今天的贾鲁河。
北宋年间,国都开封依托这条水量充盈的大河,创造了“舟楫相继、商贾毕至”的繁华,沿河许多市镇也逐渐繁荣起来,其中就包括历史名镇朱仙镇。
金元时期,黄河屡次决堤,河道随洪水泛滥而淤废。直到贾鲁主持治理水患,疏通河道,复兴漕运,沿河商业很快又兴盛起来。后人为纪念贾鲁,将重新疏通的运河改名贾鲁河。
新中国成立后,贾鲁河上游先后兴建了尖岗水库、常庄水库、金海水库,成为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由贾鲁河旧河道改造形成的西流湖,碧波荡漾,景色秀丽,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加,贾鲁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古郑水无踪迹可循 贾鲁河将迎来华丽蜕变
去年6月30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动员会召开,标志着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此次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从上游尖岗水库至下游中牟县大王庄弯道(开封界),总长67.57公里(含先期开工的4.8公里)。此次治理按照“一河、二区、三源、六湖、十中心”布局进行生态综合治理,主要工程内容为河道疏挖、堤防填筑、堤顶道路、岸坡护砌、桥梁工程、生态绿化、节点景观、拦蓄水建筑物等,沿线将开挖3处湖泊湿地。
“在贾鲁河河岸建设上,将充分融入海绵城市、水文化、体育、生态、休闲等理念。”郑州市水务局有关人士介绍,郑州将按照5A级景区标准,深度打造安全之河、体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休闲之河。
8月上旬,记者在贾鲁河中牟段看到,此前只有几十米宽的贾鲁河,如今竟有200米宽,仅水面就有100多米宽,波光粼粼,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而新开挖的河岸非常开阔,绿植郁郁葱葱,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按照规划,整个工程预计投资上百亿元,2017年底完工。届时,贾鲁河最窄处不少于90米,最宽处有350米,水面面积将由2644.35亩增加到11880亩,同时新增林地绿化面积8200亩。
随着贾鲁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这条古老的河流将迎来一场华丽蜕变,成为广大市民追寻的城市桃源之地。
查看评论(8)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