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美食,必然要提的便是胡辣汤。河南人的早餐,小到犄角旮旯里的小铺,大到金碧辉煌的星级酒店,都有胡辣汤的身影,其中,尤数周口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最为知名。但令不少人遗憾的是,在前两季《舌尖上的中国》中,呼声甚高的河南美食胡辣汤却并未出现。而如今,时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国》又迎来了第三季,在2月20日晚播出的第2集中,被亿万河南人寄予厚望的胡辣汤终于出现了。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节目中做胡辣汤的逍遥镇高记胡辣汤第十三代传人高群生,他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拍摄故事。

  摄制组在逍遥镇拍摄了10天 其中仅做汤过程就拍了2

  2月20日晚,高群生和家人早早便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当天播出的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第2集,在这一集中,征服了一亿多河南人的胡辣汤终于出现了,虽然早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剧情”,但当真正在电视中看到胡辣汤出现的时候,高群生依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因为在其看来,这一天等待的时间实在太久了。

  高群生是逍遥镇高记胡辣汤第十三代传人,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2集中做胡辣汤的师傅,“虽然在第2集中,关于胡辣汤的部分仅有4分多的时间,但摄制组却在逍遥镇前后拍摄了10天时间,”高群生告诉记者,《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是2017年10月份来逍遥镇拍摄的,“为了将河南胡辣汤真正拍好,摄制组真的是非常用心。”

  记者留意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2集中,关于河南胡辣汤的内容长达4分10秒,其中有1分多钟都是在拍摄高群生熬制胡辣汤的过程,高群生告诉记者关于熬制胡辣汤过程这个片段就整整拍摄了两天时间。

一碗胡辣汤体现了河南人的情怀和河南人的性格一碗胡辣汤体现了河南人的情怀和河南人的性格

  “根深蒂固的饮食喜好,让漂泊的人有了容身的地方,一次又一次,胡辣汤的味道温暖了游子的心。”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2集中提到,河南人爱喝汤的习惯大概和历史上的流民迁徙有关,颠沛流离中汤最能充饥,人们便爱上了这种暖胃驱寒提振精神的滋味,西华县逍遥镇以胡辣汤而闻名,早在宋代就是中州名镇,河水东流、漕运兴盛,曾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水旱码头,人们带着胡辣汤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方,胡辣汤因此得以盛行。

  在高群生看来,一碗胡辣汤看似简单,却不仅体现了河南人的情怀和河南人的性格,更代表了中原人味蕾深处乡思的最深厚记忆。

  “熬制一碗胡辣汤也不是简单的事,要用花椒、胡椒、丁香、肉蔻等近30种中药材,才能成就一碗正宗的胡辣汤。” 高群生告诉记者,熬制一碗胡辣汤需要的每一味中药材都是有讲究的,用的料不一样,出来的味道也会有很大差别,要想汤好,首要的是食材好!“熬制汤所需要的这些中药材一般都要跑到专门的产地去买,比如所用的八角要跑到广西买,胡椒跑到海南买,花椒跑到陕西买,小茴香跑到甘肃买,最终将这些天南海北的食材汇聚到河南,熬成了一碗胡辣汤。”

  高群生称,河南的胡辣汤就是一种把各种食材的自然调和的典范,他承载了中国古典文化包容、和谐、平衡的理念,又很好地融入了“中庸”的儒家文化。“做胡辣汤和做人一样,都要实实在在。 ”

  虽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但胡辣汤绝对不会轻易涨价

  在接受采访时,高群生也告诉记者,虽然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但他制作的胡辣汤绝对不会轻易涨价,“现在我店里的胡辣汤有三块的和五块的,就是大众消费,”高群生称,胡辣汤是平民早餐,就一定要让普通老百姓喝得起。

  同时,高群生表示,目前也是进一步宣传和推广胡辣汤最好的机会。据悉,只有五万人口的周口西华县逍遥镇,却有4200户家庭两万多人外出以卖胡辣汤为生,他们将胡辣汤带向全国20多个省市。可以说,一碗胡辣汤的经营,托付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对于漂泊在外的河南人来说,这一碗胡辣汤是他们在外奋斗最大的慰藉。

  高群生称,目前在河南各地不少早餐经营者都在经营胡辣汤,但各店胡辣汤做法差异很大,甚至里面放什么都没有统一标准,很难像沙县小吃一样形成高的辨识度和品牌效应。在采访中,高群生也表示,对于胡辣汤的制作,应该有政府主导,统一胡辣汤标准,这样将对于胡辣汤形成品牌“走出去”创造更有利的局面。

  对于胡辣汤的推广,高群生建议,由政府带头引导胡辣汤行业规范,在制作工艺、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形成规范的流程,使制作工艺达到相应标准,原材料采购方面标准化,更加干净卫生,让更多品尝胡辣汤的人们,吃得正宗,吃得安心,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