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神道航拍图)(神道航拍图)

  经过考古发现,在2号墓与内圈南部基槽之间,有另一组建筑。根据柱础的平面分布特征看,建筑由自东向西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位于最东端,由四个较大的夯土柱础组成一个方形结构。向西为第二部分,由4个方形小柱础组成。第三部分位于小柱础西侧,整个南部建筑的中部,由14个方形柱础组成东西向长方形结构。根据柱础布局看,应为一面阔5间、进深1间的建筑。最西端为第四部分,由14个大的方形柱础和6个小的方形或圆形柱础组成东西向长方形建筑。根据柱础布局看整体为一间面阔5间、进深1间的建筑,南部外侧小柱础部分可能是廊。

  陵园东部及南部建筑均只存柱础,柱础内填土为黄褐土夹杂褐色土块混合而成的花土,有明显夯层,厚度在0.15米左右。南部建筑的夯土柱础中部都有柱洞,柱洞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填土多为黄灰土,结构疏松,内含有炭屑等,少部分发现有残破的板瓦及筒瓦碎片,未发现柱础石或者柱子残留。同时建筑内外均未发现同时期的活动面或者相关遗迹。

  已经揭露的陵园内部出土遗物稀少,除了南部发现一块较大的绳纹板瓦残片之外,仅在部分柱洞中发现有少量碎小的绳纹板瓦或者筒瓦残片。

(外围基槽南段剖面)(外围基槽南段剖面)

  另外,在外圈南基槽(南壕沟)附近发现有较多的板瓦、筒瓦残片及部分卷云纹瓦当。此处出土的瓦当纹饰只有一种,与偃师百草坡东汉帝陵陵园遗址所出瓦当纹饰相似,这种卷云纹饰也是洛阳地区东汉中晚期常见的纹饰,为判断陵园建筑的年代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