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一出门,只见大路中间竖立着很多电线杆,为何这一奇怪现象存在多年却得不到彻底解决?3月29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获悉,郑州市政府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要将100多条道路上的990根“路中线杆”搬家。这些路中线杆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今后还会不会出现新的路中线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现场]长兴路快车道上有45根线杆,经常发生事故

  “你看看吓人不吓人?这条道路修成好多年了,路中间的电线杆一根接着一根,多壮观!”3月29日下午2时30分,胡先生站在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路与长兴路(此前名字为清华园路)交叉口,以调侃的口吻对记者说。

  胡先生说,以前这是一条乡间小路,而电线杆在路边。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条小路拓宽改造后,路边的电线杆成了典型的“路中线杆”。

  “道路拓宽改造的时候,施工方应该根据新的道路规划,对电线杆进行迁移。这条道路的施工方没有这么做,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胡先生说,这条道路上发生了多起事故,几乎都和路中的电线杆有关。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的长兴路快车道大约15米宽,由于电线杆从北到南分布于快车道东侧,直接占去了大约4米的车道,十分危险。

  据统计,长兴路(大河路至小铁路)段共有45根电线杆位居路中,线杆与线杆的间距短则三四米,长则十多米。

  “我们向好多部门反映过,一直得不到解决。”另一位路过此地的市民感慨,真想不通,迁移线杆咋就这么难!

  [说法]拓宽改造道路为何没有迁改线杆,没人说得清

  这些路中线杆为何一直得不到解决呢?

  作为这些路中线杆的业主,郑州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国家《电力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电力设施与公用工程、绿化工程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中相互妨碍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商,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

  而根据国家《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规定:“因建设需要,必须对已建成的供电设施进行迁移、改造或者采取防护措施时,建设单位应当事先与该供电设施管理单位协商,所需工程费用由建设单位负担。”

  “长兴路就属于这种情况。建设时,建设单位并没有与我们联系,建成后我们才发现问题。”郑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专责郭立说,其实,这种情况,在郑州市非常普遍。

  对于这条道路的情况,惠济区建设局有关人士说,长兴路的建设单位是郑州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和郑州市政府投融资平台,至于道路拓宽时为何没有将线杆迁移或者将线路入地,他们也不知情。

  有意思的是,作为建设单位,去年1月12日,郑州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心曾向郑州市政府呈报了《关于郑州市长兴路等12条道路红线内个别电力线杆急需迁改的请示》。

  该请示称:“长兴路等12条道路工程相继已建成通车,但道路中仍存在个别电力线杆未能迁改到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请市政府批转市供电部门,尽快解决道路红线内个别电力线杆改迁问题,改迁费用从城市电力附加费中列支。”

  [幕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过高,各打各的小算盘

  很多人就纳闷儿了: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电线杆在前而道路施工在后,施工方必须和电力部门沟通,达成协议后方可施工,而迁移、改造电线杆的费用,必须由施工方承担。

  “问题就出在迁移改造电线杆的成本太高。”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将线路入地,仅仅这一项费用,可能就比修建整条道路的成本还要高,而且周期长,牵扯居民多。

  值得一提的是,道路的施工主体众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悉,目前郑州市区的道路,既有市管道路、区管道路,还有一些社区道路,而这些道路拓宽改造时,施工单位又各不相同,各打各的算盘。

  “虽然电力法规有明确规定,但在施工层面,并没有人把电线杆当回事。而事后又没有相关追责机制,这也助长了路中线杆越来越多,市民意见越来越大。”这位业内人士说。

  一家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士透露,施工时迁移线杆的资金成本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成本太高。“路中线杆上的线路往往不止供电一家,还有电话线、网络线、光缆等,而迁移起来,牵扯规划、供电、市政、通信等诸多部门,而修路有时间限制,还得赶工期,在无牵头单位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太难了。”

  [行动]

  郑州市批复1.2亿元

  今年要整治990根路中线杆

  去年11月起,郑州供电公司启动10千伏“路中线杆”集中现场勘查。勘察结果令人触目惊心:目前,全市需要改造的线路项目有167项,涉及路中线杆990根、道路100多条。

  为了消除“路中线杆”安全运行风险和隐患,去年12月,郑州供电公司向郑州市政府汇报“路中线杆”相关情况,共提交线路改造项目167项,申请“路中线杆”集中清理改造资金1.2亿元。目前,这项改造资金已经得到批复。

  “郑州市对这167项工程逐一进行现场审核,今年将全部实施改造。其中,供电部门实施101项,另外66项由市政等其他部门负责改造施工。”郑州供电公司有关人士说,这也就意味着990根路中线杆将彻底消失。

  此前,郑州供电公司已经对桐柏络(航海路一长江路)上的占道线杆进行了拔除。

  “对于我们负责施工的101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工程的施工、设计、监理及物资招标工作。4月份,将陆续开工。”郑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专责郭立说,根据方案,这些电线杆要么迁移,要么将线路入地,施工期间可能会短时间停电。

  [药方]

  要彻底杜绝路中线杆再现

  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

  早在2010年,被市民戏称为“线杆路”的经八路,就远近闻名。这条路全长千余米,但两侧的电线杆却多达126根,其中73根矗立在行车道上,行人、车辆在线杆间穿梭来往,成了马路一“景”。

  为了彻底治理这条道路,郑州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对此进行协调,并要求有关部门排出工作进度表,对类似问题调研后提出意见,报郑州市政府研究,实行常态化管理。后来,在市政府高度重视协调下,经八路这条“线杆路”和市民说再见,但在常态化管理方面,效果并不明显。

  如今,郑州市批复1.2亿资金,用于路中线杆的整治。困扰郑州十多年的路中线杆,将在2018年全部消失。然而,如何防范新的路中线杆出现,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已经成立了迁建办,下一步,我们将向各区、各有关单位发函,希望在道路拓宽改造时,能够主动与我们联系,协商线杆的迁改事宜。”郑州供电公司有关人士说。

  而多位业内人士则认为,现有的990根路中线杆迁移、入地后,还会有新的路中线杆涌现,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则要实现真正的常态化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路中线杆的出现。比如道路拓宽改造时,规划部门要明确原有电力线路的迁移改造问题,这个问题落实不到位,有关部门不能对其验收;由于道路拓宽改造涉及多个部门,有必要建立某个部门主导的协调机制,对线杆的迁移改造进行综合协调。唯有如此,才能让市容市貌更美好,让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高,让郑州朝着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迈进。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