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六月,嵩山少林寺麦子熟了。浓重的金黄,在阳光下翻滚着层层麦浪,散发出阵阵麦香,再加上眼前的美景,构成了一幅收获希望的美丽画卷。6月21日上午七点半,少林寺常住院僧众、来自世界各地的少林洋弟子以及非洲少林功夫学员班的学员等百余人,排队前往少林寺禅耕农场,开始一年一度的麦收劳作。
早上7点,少林寺内,钟声悠扬,禅林静谧。伴随着清脆的打板声,少林寺常住院僧众,来自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洋弟子,以及非洲少林功夫学员班的学员们,汇聚在少林寺客堂,他们将开启一次特殊的修行。
半个小时后,大家集合完毕,排队前往少林寺常住院对面的少林寺禅耕农场。这里,麦地一片金黄,在阳光下翻滚着层层麦浪,像极了一幅油画,麦香阵阵,丰收在望。
收麦现场,少林寺僧人及少林洋弟子们精神抖擞、法喜充满。
他们一字排开,挥舞手中的草镰,有条不紊地收割小麦。不多时,一块麦田就已经收割完成,地上的麦垛有序地排放着。期间,少林寺禅耕农场的负责人延子法师,还为少林洋弟子们示范割麦的正确方式,避免他们被草镰误伤。
在收割完几处小麦后,少林寺僧众和洋弟子们将放好的麦捆抱到集中的地方,统一由收割机脱出麦穗儿。抱着一捆捆沉甸甸的麦穗儿,非洲少林功夫学员班的学员们即兴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民歌,甚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歌声在群山峻岭中飘荡,经久不息。
僧众到田间劳作,亦称“出坡”,为广大僧众重要的修行方式。禅宗丛林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要求寺院僧众,无论职位高低,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修行的提升。在少林寺方丈大和尚的倡导下,少林寺秉承着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禅寺传统,坚持农禅并重、禅心耕种。
少林寺从2015年恢复禅耕农场以来,今年是少林寺僧众第四次集体收割小麦。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参加收麦的洋弟子是最多的一年。
“这些洋弟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22名来自非洲的洋弟子,他们是由国家文化部组织的第六期’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的学员,今年6月14日才来到少林寺,要在少林寺修行、学习三个月时间。这些非洲的洋弟子,来自中非、喀麦隆、乍得、尼日尔、布隆迪、马里、吉布等七个国家。”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延子法师说,另外20多名洋弟子,来自美国、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他们是长期在少林寺学习的洋弟子,对少林文化非常热爱。
收割现场,一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弟子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对少林文化十分痴迷,是虔诚的少林弟子,每年都会来少林寺归山朝圣。
“我在美国有自己的公司,在我身边有很多人练习少林功夫,学习少林文化。我每年来少林寺朝圣的时候,都有弟子跟我一同前来,人数一年比一年多。2020年,我准备组织100名美国弟子前来少林寺朝圣,此次来到少林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沟通这个事儿。”这位美国弟子说,恰好遇上少林寺收麦子,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拿起镰刀劳作,和黄土地亲密接触。
延子法师说,今年少林寺种植了120余亩小麦,每亩的产量在七八百斤,估计能有10万斤的收成。除了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之外,少林寺禅耕农场还种植了很多瓜果蔬菜、香料、中草药材、观光植物等,与广大善信结缘。
“未来,禅耕农场有意与国际接轨,希望能将农场的一些理念和模式输出到国外,通过农场模式的复制,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延子法师还透露,他们正在筹建少林禅耕文化大观园,将禅耕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少林寺弘法利生、广播法雨、坚守传统、发扬宗风,将农禅并重的传统落到实处,并将禅耕农场自种的小麦、瓜果蔬菜等用于慈善救济、公益捐助等,早在2015年6月,少林寺就将农场自种的五万斤小麦,捐赠给遭受火灾的滑县四间房乡,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麦子是朴实的,经历一冬的严寒,奉献给世间金灿灿的果实。而在层层麦浪中,少林寺僧众躬身的动作,收割的喜悦,更是对粮食的感恩,对土地的敬畏,对禅修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