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记者手记

  生态廊道、区级公园

  助力郑州重返“绿城”荣光

  半个多世纪前,位于黄河南岸的郑州,是块“风沙地”,黄土裸露,风沙漫天。

  建国后,开始大面积种树,法桐、国槐、杨树林立,30年后成为“绿城”。

  新一轮城市建设中,道路扩建,大树被移,拆迁盖楼,侵占绿地,“绿”被水泥的“灰”、雾霾的“灰”一点点侵蚀,“绿城”名号也被南宁觊觎。

  城市不堪,民意暗涌,最终“天道轮回”,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开始成为郑州执政者的重点“关注”。九年前从市政系统独立出来的郑州市园林局,重任在肩。

  伊始蓄势,逐渐发力,到现在的重点突破,尤其是最近两年的大手笔——生态廊道、市区级公园建设,郑州园林人越来越能找到感觉。

  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绿城”的名号不是一天丧失的,也不会在一天内重新拾起,重返绿城荣光,需要持续的政策,科学的规划,以及园林人的理性、坚毅和不断改善。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雾霾治理收效微,拆迁工地如战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公园绿地建设忙,生态廊道绵延长。如果你深切理解狄更斯的这句话,就会发现这世界本就是一个矛盾体,只看你自己愿意站在“硬币”的哪一面。如果今天你少用一张纸,多种一棵树、养了一盆花,那么你也是一名在为重返“绿城”荣光而努力的园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