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失去果园后,她的生活有保障吗?
村子拆迁,赖以生存的果园被征用,许多网友担心她和儿子今后该如何生活?王瑞菊所在的红花寺村民一组组长王吉祥告诉记者,村子拆迁后,政府会按每人每月1300元的过渡安置费,发给王瑞菊一家,直到房子建成回迁为止。此外,她家果园每亩还能领到8万元的地面附属物补偿款。
本报评论员 赵志疆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延,二七区侯寨乡红花寺村近期面临拆迁。该村果农王瑞菊,因无处移栽自家果园里的葡萄树,便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信息,想把自己种了16年的三亩葡萄树(400多棵),免费送给市民。此事经朋友圈的无限转发后,迅速引来众多市民前去移树。
这是一个令人倍感温馨的新闻——村子拆迁在即,爱心果农将自家葡萄树免费送给市民,演绎了现实版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肃然起敬的新闻——如今的爱心果农,是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妈妈,正是因为觉得受到了社会关爱,她打定主意将葡萄树回馈给社会。这个叫王瑞菊的爱心妈妈,不仅让人看到了爱的坚韧与持久,同时也令人感受到,爱是一种可以无限扩散的温暖。
早在2007年,王瑞菊的丈夫就因不堪重负离开了这个家,但面对命运多舛的孩子,王瑞菊始终不离不弃、任劳任怨,凭借三亩葡萄园支撑着整个家。九年时间过去了,王瑞菊心中的酸甜苦辣外界无从得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感恩的积极形象——因为热爱生活,所以她希望将果树与众人分享;因为感恩社会,她毫不犹豫地割舍下赖以维系生计的果园。
因为一个偶然的求助电话,大河报记者认识了王瑞菊;因为这次偶然的遇见,王瑞菊的坎坷经历才呈现在众人面前。不难想象的是,如果没有此次偶遇,王瑞菊还会一如既往独自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免费派发葡萄树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如此既不为名、亦不图利的默默付出,无疑是慈善理念的核心价值所在,所谓“润物细无声”,莫过于此。如果说至善大爱是一种境界的话,对点滴小善的支持和鼓励,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行动。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城市的影像才更加细腻而生动。
虽然王瑞菊只字未提自己命运多舛的孩子,当此之时,我们却不得不为孩子送上一句问候——那个“来自星星的孩子”,现在过得还好吗?虽然有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但自闭症儿童的诗意却带着淡淡的忧伤,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遥远地冲我们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却不肯轻易与我们说话和交流。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爱与责任,同时也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以爱的名义,王瑞菊向市民分发果树;同样是以爱的名义,我们是否能为那个孩子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