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迭代强筋壮骨

  不同的产业结构反映了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农业是经济强省的重要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承担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农业现代化全国领先……对于“中原粮仓”来说,经济强省首先必须是现代农业强省。

  服务业的繁荣是经济强省的重要标志。

  今年“双十一”电商促销中,河南在天猫的总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43.47亿元,苏宁易购订单量实现247%的高增长;承担电商货物集散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流水线上繁忙一片,“我们连机器人都用上了,日业务单量和日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总经理徐平说。

  购物狂欢带来的亮丽成绩既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写照,也印证了河南巨大的消费潜力。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近四成,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6%。

  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中期以后,服务业将取代工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

  环顾全球,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已普遍被称为是“服务经济”;放眼周边,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广东50.8、江苏48.6、山东45.3、浙江49.8,服务经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经济,而河南只有39.5。

  差距就是发展的潜力。顺应产业演进规律,河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2.5∶46.1∶41.4,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9.1%,继续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梯次演进。

  制造业是经济强省的主导力量,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德国推出“工业4.0”、法国实施“新工业计划”、英国实施“制造2050”,世界各国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力争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正因为见事早、行动快,广东“腾笼换鸟”、浙江“凤凰涅槃”,近两年一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与部分资源型省份的“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审视自我,这是执着的发展探索和全新的发展机遇发出的时代召唤。

  基于制造业的重要性,“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攀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智能手机、节能环保设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快速增长,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曾说过,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强省的综合载体,为先进制造业和网络经济提供动力和引擎,为现代服务业提供要素和支撑,为现代农业提供依托和保障,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方兴未艾的城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这是一个客观现实:2015年河南的城镇化率只有46.85%,与广东的68.71%、江苏的66.5%、山东的57.01%、浙江的65.8%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正视差距,才能奋勇向前。河南依托180个产业集聚区和175个“两区”建设发展相关产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步伐正在加速;建设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串联城镇,带动了一出“十八城记”的上演,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快速集散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伴随着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一个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现代城镇体系日臻成熟,为河南优化经济结构蓄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