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针对急需开展记录保存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山西、浙江、福建、重庆4个省和直辖市启动首批汉语方言调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离开家乡后,23.6%的受访者经常讲方言,50.7%的受访者只是偶尔讲,22.1%的受访者几乎不讲。保护方言,58.0%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应首先了解方言的意义和价值。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3.8%,80后占46.9%,70后占20.1%,60后占6.3%,60前占2.3%。
仅21.7%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方言讲得非常地道
来自四川的李筱对家乡方言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告诉记者,四川人习惯讲方言,只有讲方言的时候,“说话才顺口”。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李筱看来,四川这个休闲、热情的地方就应该搭配直爽幽默的四川话,对于其他地方,也是一个道理。
“我非常怀念自己家乡的乡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找不到讲方言的场合。”沈原是浙江宁波人,现在在北京上大学。在他看来,在外上学或工作的人,几乎随时都处在普通话的思维中,说方言的机会很少,往往需要一些外在的机制来提醒和触发。
在沈原的朋友圈里,一个叫“方言考级”的游戏获得了大量转发。游戏包含10道选择题,大部分是让被测试者翻译方言的意思。还有一些题目会给出特定的情境,让被测试者挑选适合这一情境的方言。令沈原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中得到满分:“我自认为熟练掌握宁波话,但是看到有些选项的时候,是真懵了。看来我的‘段位’还不够高。”
调查显示,70.9%的受访者的家乡话是方言。离开家乡后,23.6%的受访者经常讲方言,50.7%的受访者只是偶尔讲,22.1%的受访者几乎不讲。关于个人的方言水平,21.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方言讲得非常地道;58.0%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地道;12.8%的受访者能听懂家乡方言,但不会说;3.6%的受访者听说家乡方言都很吃力。
据沈原的观察,近年来吴语的保护情况并不乐观。“拿宁波来讲,很多宁波人自己都不讲吴语了。从我上幼儿园开始,学校老师就要求小朋友讲普通话。其实不仅是在学校,很多年轻人即使在平常生活中也用普通话交流,方言的流失比较严重。”沈原说,外地人要想学习吴语是很困难的。吴语和普通话很不一样,它们的用词、语法、发音都差距很大,用普通话的逻辑很难听懂,有时候,你甚至无法用汉字把方言写出来。所以,学习吴语必须靠多听、多练,掌握这套语言自己的逻辑和习惯,这恰恰是现在年轻人最欠缺的东西。
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的方言保护意识很强,30.4%的受访者认为较强,48.9%的受访者觉得一般,9.2%的受访者认为较差,2.2%的受访者认为很差。就方言保护情况来看,仅58.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家乡的方言保护状况好,方言保存完整,使用率高;33.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家乡方言保护状况一般,方言部分流失,使用率不高;8.2%的受访者直言自己家乡方言保护状况差,方言流失严重,使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