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因为这里有贴近大众的艺术!

  从“石佛”到“二砂”再到“彩红盒子”,十年间,姜山辗转了郑州多家文创聚集地。面对不停地搬迁和改造,姜山坦言自己惊喜地看到郑州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城市的变化如同艺术的发展,都是一层层“炮灰”堆积垫高的,他愿意做第一层“炮灰”。对于姜山而言,做“炮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商业性艺术园区里迷失了艺术的初心。

  艺术家渴望有安静的环境和廉价的房租,也喜欢热闹扎推并得到市场的认可,但又害怕艺术吸引商业之后被商业驱逐。“彩虹盒子”艺术园区运营副总经理李洋说:“我们不排斥商业化,但是也不愿意艺术被商业过度消费,变成了商业的衍生品。”

  李洋的话,不禁让记者想起被过度消费的北京“798艺术区”,越来越商业化,由时尚艺术区向时尚产业区转型的过程中,不再重视它“起家”时依靠的艺术家,居高不下的管理费、租金让不少艺术家选择了“离家出走”。“这里没有高昂的租金,只有贴近大众的艺术,彩虹盒子就是要给热爱艺术的人一个梦想承载地。”姜山说。

  请为当代艺术多留些空间!莫让艺术家远走他乡!

  多年前,郑州缺乏当代艺术园区,造成尹朝阳、王宏剑等一大批当代艺术家远走他乡;多年后,郑州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市民精神消费需求的旺盛,造成了石佛艺术公社、良库工舍、莫空间等一批当代艺术园区兴起。

  这些艺术园区都是采取租赁老式厂房和仓库的形式,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不确定性。如果说“二砂艺术中心”整体搬迁“彩虹盒子”是序幕的话,在石佛艺术公社发展成为艺术房地产项目之后,也引发了一批画家“离家出走”,转移到租金更便宜的登封梨面沟村。

  知名艺评人齐岸民认为,每一个艺术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与科学引导,政府对艺术区的支持应表现在为艺术家创造更好的环境、保护艺术生态上,在管理上、资金上、税收上要给予艺术园区特殊的扶持政策,为当代艺术多留些空间,使其真正成为艺术的孵化器、原创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