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新中国成立后,岳玉松一直干生产家丝绸的老本行,直到98岁时无疾而终。岳石头高中毕业后回乡跟父亲学手艺:“我上边有一个哥哥,他在当时的乡政府下边的一个农机部门工作,我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干了一年农活,感觉在家加工家丝绸比干农活轻松,收益又高,所以就跟着父亲学了,这一干就是这么多年,我今年都58岁了,肯定是要干一辈子了。”岳石头笑着说。

  2

  上午缫丝在庭院

  岳石头的家离瓦屋镇不远,竹林掩映处,几间泥墙柴瓦的农舍,一进院门,一块上书“鲁山家丝绸”大字的牌子赫然入目。进屋一看,织布机,纺花车,全是老古董:“先吃饭吧,吃完饭再看”,岳石头一边放锄一边招呼记者往后院走。

  早饭是玉米糁、葱油饼,外加半碗香椿炒鸡蛋,岳石头的妻子杜爱勤热情地招待记者吃饭:“我们这农家饭都是自给自足的。”

  岳石头看着妻子笑,却有意转移话题:“这织家丝绸啊,关键环节有30多个,任何一个环节失手就会前功尽弃,先是蒸蚕,茧不蒸,里面的蛹会生蛾钻出来,一出蛾,茧就缫不出丝了。”

  吃过早饭,岳石头领记者到院里缫丝,记者站在他身旁,看他缫丝。他的双手虽粗糙,但从茧上将如发细丝抽出来,再巧妙地接好头,缠绕在一起,显得很灵巧,“缫丝就是把蚕茧放在约80℃的清水中浸泡,蚕茧会慢慢变软,蚕丝逐渐分离,此时需人工将丝抽出来,一般28至32根丝捻成一股,然后再缠绕在滚轮上自然晾干。”杜爱勤说,“这可是精细活,稍不留神就会断丝。”但岳石头却说:“缫丝算是粗活了,一般人都能干,炼绸才是细活呢,将丝织成绸,这时的绸叫生绸,质感硬,不能做衣服,要经过后面极为细心的技术处理,将生绸变成熟绸才能销售,用行话说这叫炼绸。”岳石头越说越起劲:“炼绸的步骤是,先将白碱等原料加入沸水中,把生绸高温浸泡两小时。其间,要在沸水中不停翻动生绸,由光滑到不光滑为止。这主要靠经验,捞得早了不行,捞迟了也不行。将丝绸捞出后放阴凉处,不拧光晾。晾干后的丝绸用猪胰子滚开的水反复搓洗半小时左右,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天3夜。浸泡最关键的是丝绸不能有一点点露出水面,若露出水面丝绸上就会出现黑斑,影响质量。浸泡到期,捞出拧至八成干,放阴凉处,待晾至九成,叠齐,用棒槌捶,然后再摊开晾干。经这样反复处理的丝绸,放30年也不会变质。”

  几年前,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位专家听说岳石头的事后专程来到鲁山。这位专家拿出自带的3块儿家丝绸,问岳石头是不是真货。岳石头看看,没有回答,从屋里拿出自己织的丝绸,说:“你看看我的家丝绸是不是真的?”专家一摸一看,也笑了:“老岳,你的丝绸是真家丝绸,我带的不是真的。”他说:“我考察过全国很多生产家丝绸的地方,但像你这样用这么传统的工艺加工家丝绸的,还是第一次遇到。你的家丝绸的确是纯天然、无污染。”这位专家当即要买岳石头10匹丝绸,但苦于无货,岳石头只卖给他5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