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专注:尽可能还原当年古人绘图细节
记者:拓印应该怎么正确理解呢?
李仁清:拓印,是要尽可能还原当年故人绘图细节。拓片将最原始的东西保存下来,每个朝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遗留下的文物都有不同特点,线条的明暗、花纹的深浅,甚至地质灾害形成的裂缝这些细节,在拓片上也要表现出来,以提供最真实详尽的参考。
记者:您都参与到哪些工程中?
李仁清:河南省中小型石窟及古桥梁等调查、测绘与传拓,黄河小浪底工程淹没古栈道的调查与测绘,鄢陵县乾明寺塔发现佛教经卷的拓裱,省石刻艺术馆的石刻传拓……河南是历史文物资源大省,有大小石窟50处。目前我们已经拓了十多处,打算在2020年拓完。
记者:这些拓印的过程很艰苦吧?
李仁清:由于工作特殊性,我和文物专家常常带着手电筒和干粮,在荒郊野外进行调研。遇到像博爱县青天河古栈道那种高达几十米的摩崖石刻,就用一根绳子将自己吊在半空中作业。
拓印是一个看重成果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只要能完成作品,经历的伤痛不值一提。
记者:工作这么辛苦,想过改行吗?
李仁清:没有。工作七八年后,郑州一个企业老板曾经找到我,以高出数倍的年薪邀请,被我婉拒了。
我们都是很简单的想法,凭一技之长,解决家中温饱的问题。
心声: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有信心
记者:业内对您的赞誉集中在立体石刻的高浮雕拓印技术上,这个技术有啥特点?
李仁清:拓印技术,盛于隋唐,延续至今有众多类别,大都受平面局限。高浮雕拓印技术打破这一习惯,针对复杂的立体石刻雕像,用多个拓片拓印,完成后再进行拼接,是传拓技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我从接触这一难题开始,就下决心攻克它,终于在2012年总结出可行办法。
高浮雕拓印技术是一个融合多元素的创造性工作。在研究高浮雕拓印技术时,当年学习的点滴都派上了用场。
记者:您名声在外,是否有人前来拜师学艺?拓印技术发展前景咋样?
李仁清:我一直义务教授拓印技艺。不过因为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坚持下来更难,前来学艺有所造诣的不多。
从业至今,省文化厅、文物局以及各市县文博单位的支持鼓励,让我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更有信心。
记者:您最近在忙些什么呢?
李仁清:近年一直在研究“彩拓”,即在拓片作品上恢复当年古人使用的色彩。这需要使用矿物质原料,而不是会掉色的化工原料,才能达到历史的色彩。如今因经济等制约尚未实现,我也在为这个奔走努力。
记者:登上央视《大国工匠》栏目后,您的名气进一步扩大。这给您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李仁清:多了一些采访的媒体。其实,能登上央视,并不代表我是专业最好的师傅。传拓技术不是个人技艺,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珍贵的作品是所有拓工共同努力完成的。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农民工,要把接到手里的活儿做到完美。
查看评论(2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