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记者 刘长征
新增300辆姓“公”的出租车
昨日,郑州市城乡建设管理通气会上,郑州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乔玮表示,郑州市近期将启动政府采购,新增300辆出租车,而且新增车辆经营权全部归出租车公司,不对个人。新增车辆将以机场出租车同样的外观在机场拉客,补充运力。
据悉,从1994年起到现在,郑州市出租车数量一直保持在1万多辆,没有太大变化。
乔玮是在介绍郑州市政府对郑州机场地区出租车运营秩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时透露这一消息的。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近期两次对郑州机场出租车市场乱象做了批示。近期,郑州市多部门也联合对郑州机场出租车“黄牛”拉客、黑车宰客、正规车议价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整治。
机场出租车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乔玮表示,机场出租车管理体制、机制是根本问题,而郑州市政府此次从根本入手解决乱象的手段之一就是新增300辆出租车,重点“关照”机场地区。
目前,郑州机场正规出租车有100多辆,在他看来,300辆出租车进入机场地区后,不但补充了机场运力,对当地“垄断”现象也会有很大的冲击。
新增出租车为啥能那么听话,一定会去机场拉活?乔玮说,“听话”的关键在于这300辆出租车都是“公车公营”模式。车辆由出租车公司购买,经营权属公司所有,不得转让,出租车驾驶员为公司打工,公司按规定为驾驶员办理基本养老、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
据悉,这批新增出租车将以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面向全市出租车公司招标。
公车公营并不是第一次在郑州提起。郑州市政府《畅通郑州白皮书》就明确提出,2012~2014年将每年新增出租车300台,实行公车公营模式。不过由于种种原因,2012~2014年的900辆出租车并未兑现。现在即将启动的新增300辆出租车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在还原来的“旧账”。这同时也是郑州市首批实行公车公营模式的出租车。
新增车辆经营权为何不给个人?
乔玮介绍,郑州市目前97%的出租车都是个体挂靠出租车公司。这种个体挂靠模式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力量很薄弱,在交通高峰期需要出租车时,许多的哥不愿拉活,出租车公司很难调动指挥的哥。而在管理拒载、宰客、拼车等行为时,出租车公司也往往“底气”不足。在郑州市交通委看来,试水“公车公营”也许是解决“打车难”等出租车市场难题的手段之一。
长期关注郑州出租车市场乱象的张先生一直主张“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近日,义乌市开始的出租车改革,就计划取消出租车营运权有偿使用费,2018年起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车费由市场定价。对此,乔玮表示,“市场化”是未来的大方向,义乌模式是否可行,还要看改革的效果以及国家对此出台的相关政策。
查看评论(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