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水之兴

  在赵功文家院子角落里,如今还堆放着一些屋顶接水的器具,寂寞地展示着当年的岁月痕迹。

  “这些东西早就下岗了。”赵功文笑着说,他家屋里屋外好几个水龙头,年逾古稀的老赵用起来十分方便,房前屋后还种上了蔬菜。

  “真要感谢李总理,感谢政府,让俺这山里人也用上了自来水。”赵功文动情地说。

  在新林村,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过去要跑几里地去挑水,一年也洗不了两回澡,现在啥时想洗就能洗。”新林村村支书王宣波说。

  在朱庄村,“群山复绿色”的景象着实喜人,玉米高大挺拔,籽粒饱满,一棵棵果树枝繁叶茂,生意盎然。因为便捷的供水工程,陈往瑞家的经济格局完全大变样,以前庄稼靠天收,正常年景小麦一亩仅能产二三百斤,家里开支主要靠打工赚钱。

  “现在庄稼能浇上水了,小麦亩产有千把斤,家里还养了30多头猪。”陈往瑞说。

  说起供水工程,韩彦村的张世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过去一亩山楂收1000斤左右,现在能收3000多斤。

  因为一条新水脉,世世代代沉寂的山乡鲜活起来,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崭新图景。随着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越来越大,济源市水利局局长刘根胜介绍,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已经开始实施,供水量将大幅增加,满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散居在下冶镇横岭山脚下的5900多名群众,做梦也没有想到,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党恩,群众将横岭山更名为“公仆山”,并立“贴心碑”以作纪念。

  岁月如歌、光阴荏苒。远古的神话传说中,愚公不安于宿命,奋起抗争。今天,愚公的后人为水而战,攻坚克难,再次将愚公精神镌刻在王屋太行之上,也演绎着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群山巍巍,流水淙淙,“移水”新史,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