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原标题:《河南首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挂牌 为您揭秘十大镇馆之宝》

  东方今报记者 周兰 ■见习记者 邢鹏举 萌友 王星/文图

  3月14日,河南自然博物馆举行成立挂牌暨国家二级博物馆挂牌仪式,标志着我省第一家国家级自然博物馆正式成立。同时向社会发布“中华贝贝龙”“巨型汝阳龙”“迷你豫龙”等首批十大镇馆之宝。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河南自然博物馆挂牌

  作为河南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厅长张兴辽出席并为河南自然博物馆挂牌。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为河南自然博物馆颁发国家二级博物馆匾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杜清华主持挂牌仪式。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告诉记者,博物馆的更名预示着业务范围的拓宽、内涵的扩大。原来的地质博物馆以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而自然博物馆,则以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和人类等方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标本,供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为主。

  据悉,挂牌后,河南自然博物馆将着力实现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省级馆向“河南自然博物馆”国家级馆转型发展,根据新职能,迅速转变观念,明确新使命,理清新职责,确定新任务,拓展内涵外延,做好“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土地日”“世界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黄河远古生命省内外巡展,彰显生态保护公益宣传。持续扩大社会宣传,传导生态品牌影响力,尽快发挥行业生态文明传播中心和国家级“自然博物馆”作用,扩大社会知名度。

  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

  记者了解到,2020年,河南自然博物馆建设规划已被列入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体系建设大项目之列。

  今年,将着力长远发展,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河南自然博物馆新馆立项,以建设具有“时代强音、国际水准、河南特色、绿色智慧”的自然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为目标,以建成更具影响力的生态文明主地标为导向,坚持“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思路,推进“六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普教育品牌、河南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中心、自然资源成果数据中心、省级古生物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科学传播与创新中心),构筑“三大体系”(现代化的藏品保护体系、科学管理体系、信息传播体系),实施“三大工程”(智慧博物馆工程、科学育才工程、特色展览工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研究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努力实现由行业馆向省级文化中心、生态文明传播中心、业务研究强馆的跨越发展。

  首批十大镇馆之宝揭晓

  中华贝贝龙、巨型汝阳龙、汝阳黄河巨龙、迷你豫龙、洛阳中原龙、西峡巨型长形蛋、君昌豫鸟、中原豫俊兽、复齿河南龙、 义马银杏被入选首批十大镇馆之宝。

  据介绍,河南自然博物馆自2001年新馆建馆以来,致力于地球科学、地质矿产、特色农业、动植物等精品珍品标本的收藏,藏品特色鲜明,种类齐全,知识体系完整,精品比例大,承载的科学知识丰富,能科学反映地球生命演变重大事件、重要演化阶段和古生态面貌,对现今环境与生态保护有重要启示。

  为更好发挥珍贵标本的科学科普价值,提升社会公众对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本着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在自然史中具有重要演化地位、品种珍贵稀有、观赏性强、有震撼力、国内外影响力大等评定原则,经与国内外著名专家反复研讨评估、观众测评,从近3万件藏品中遴选出10件古生物类的珍品标本,在河南自然博物馆挂牌和国家级博物馆授牌之际,作为首批镇馆之宝向社会发布。

  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表示,下一步将围绕镇馆之宝开展深入科学研究和科普、文创研发,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科普产品,为全国科学素质教育做出新贡献。

  馆藏精品标本近3万件

  作为河南自然博物馆前身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自2008年4月免费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0余万人次,倍受中小学生的广泛喜爱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26个科普基地称号。

  目前,馆藏精品标本近3万件,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恐龙和恐龙蛋本馆都有收藏,独一无二的古生物珍品更是吸引20多个国家学者前来交流,曾举办国际展览十多场,是自然科学与文化交流的窗口,为展现我省丰富的地质、矿产、古生物资源、建设文化大省、助力中原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首次申报国家级博物馆,最终以高分获得专家认可,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今后将承担自然资源博物收藏、展示、研究与科普文创工作;负责各类自然资源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承担自然资源相关调查、鉴定、研究与技术咨询等工作;开展全省古生物化石调查技术评价、发掘研究与保护工作;承担全省自然资源宣传和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