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出土的复齿河南龙复原图 济源出土的复齿河南龙复原图
复齿河南龙骨架复原参考图 复齿河南龙骨架复原参考图

  □记者 朱建豪 文 洪波 摄影

  核心提示|在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恐龙称霸地球近2亿年。恐龙时代之前,地球上都是些什么动物?近日,由我省地质专家在济源历时两年挖掘采集的一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经过三个月的修复,初露真容。这组化石经研究为距今2.59亿年前的古生代动物,被命名为复齿河南龙,属于似哺乳爬行动物。这种大型植食性动物,是恐龙时代之前很长时期内的主要动物,不仅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也是人类的远祖。

  山沟里挖出与岩石“骨肉相连”的化石

  在济源王屋山绵延的群山中,蕴藏了众多史前密码。

  2010年10月初的一天,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勘探队在王屋山下、小浪底岸边的槐疙瘩岭一个山坡上,挖出了一块紫红色的坚硬岩石。勘探队员将外层岩石剥离,发现这是一块拇指大小的椎体化石。

  随着挖掘的深入,一件件化石出土,块头也越来越大。

  参与挖掘的技术人员曾纯军说,分子是互相渗透的,动物骨骼被掩埋上亿年,骨骼化石已经与周围的岩石互相渗透,“骨肉相连”了。不仅原本该为白色的骨骼化石,被“染”成了岩石同样的紫红色,岩石和化石也已融为一体。如果要挖出化石,就必须将包裹着化石的岩石一同打包挖出。

  为了保护化石,技术人员挖出来的化石块,外层都用粘有石膏的麻袋片“打包”,再编号,标出原有位置,最后运回实验室进行修复。

  进入11月份后,天气转冷,12月初,山上飞起雪花。挖掘工作不得不告一段落。2011年10月,勘探队再次来到这里,又进行了两个月的挖掘,收获颇丰。

  这只“龙”距今2.59亿年牙齿上长牙齿

  从槐疙瘩岭挖掘出来的宝贝疙瘩,陆续被运到省地质博物馆实验室,接受专家们的“正形”——用工具将化石外层岩石剥离,用胶水将破碎的化石块进行粘连复位。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这批化石终于被修复,共得出57件骨骼化石,包括肋骨、锁骨、椎体、牙齿、肩胛骨等骨骼。

  这些紫红色的骨骼化石,从外形上看,似乎和肉铺剔了肉的牛骨头差别不大。但其牙齿的顶端却又有一圈细密的牙齿,最多的有15个小牙。

  牙齿上长牙齿,这就稀奇了。这会是个什么动物?吃啥长大的?长啥样?

  为了搞清这些问题,这批化石于2012年被送往北京,交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研究。

  刘俊研究员带领团队研究分析发现,这批化石属于一种锯齿龙类的骨骼化石,距今已有2.59亿年。

  因其“牙上长牙”的特征,这一动物被命名为复齿河南龙。

  根据其骨骼估计,复齿河南龙身长在1米到2米之间,四肢短但却很粗壮,身材低矮。在距今2.5亿年前,济源地区曾是一片低洼的盆地。复齿河南龙在河南偶然死亡,尸体被流水搬运冲刷到济源盆地,经过泥沙掩埋,肉质腐烂,骨骼石化,到今天才被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