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当事人远在登封,法官在郑州,即便是一个无需开庭的简单二审行政案件,传统的审判模式下也要传唤各方当事人到法院进行询问,作笔录,听取意见。各方当事人当面进行庭审询问,既费时又费力更费钱。12月17日,郑州中院向互联网+要生产力,在全国首次试行微信庭审询问,利用微信办案群进行庭审询问。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庭审询问,“法官在这头,当事人在那头“,面对面对簿公堂的情形全然不在,庭审询问现场只有法官,而当事人在手机的另一端,当事人坐在家里就可以借助微信案件办理工作群参加庭审询问了,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传统审判模式下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试试出了新变化。
一、变化:试行微信庭审询问试出了新变化
记者了解到,郑州中院试行微信庭审询问的消息在法官、律师、当事人间炸开了锅,犹如一记春雷直降大地。
变化1:方便:一趟趟变成了1贴贴
“真是太方便了,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我们从外地到郑州中院立案、提交证据、开庭、调解等程序,不知要来回跑多少趟。现在方便了,微信办案群轻松搞定,也不用舟车劳顿,由原来的一趟趟变成了现在的一贴贴。法院信息化建设加快,当事人也更加省时、省力、省心。”庭审询问结束后,当事人纷纷留言给郑州中院,为这种创新精神点赞。
变化2暖心:法官由高冷“男神”变身贴心“暖男”
上诉人代理律师也激动的对记者表示:“以前法官只留办公电话,打电话总是找不到人,到法院找往往又会碰到法官开庭,想提交份证据材料有时候需要跑好几趟,想要法官的手机号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案件一开始,法官主动加我微信好友时我根本不相信,心想法官怎么会加我为好友呢,后来发现真的是法官,微信审判这种互联网+审判加出了我对法院的信任,加出了我对法官的理解、了解与认同,法官由高冷“男神”变身贴心“暖男”。
变化3高效:从坐牛车到乘高铁
被上诉人的代理律师也赞不绝口:“我干律师二十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利用微信进行庭审询问,也是我第一次听说,省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不说,也大大的提高了诉讼效率,原来需要一天办成的事现在半个多小时就能轻松搞定,有种从坐牛车到乘高铁的感觉。今天见证了郑州中院互联网+审判的巨大潜能,这一创新必将搅动一池审判变革春水,能参与其中,我感到无比自豪。”
变化4减压:法官从愁得睡不着到睡到自然醒
主审法官魏丽平感叹:“自从今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我院的行政案件增长一倍多,我手里的案件几乎翻了两番。一方面案件多,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大量的时间用在证据交换、庭审询问等环节,案件无法办完,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现在通过微信办案群进行证据交换、庭审询问,方便快捷多了,我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魅力,审判效率大大提高,现在终于不失眠了,有时还能睡到自然醒”。
变化5跨越:办案方式由刀耕火种到现代的马锡五模式
行政庭庭长王银生自豪的说:“我庭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囿于时空限制,很多案件无法排期开庭,现在有了微信案件办理群,就突破了时空限制,当事人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进行证据交换、发表观点、参加庭前会议、进行庭审询问,等于增加了好几倍的办案时间,办案方式由刀耕火种到了现代的马锡五模式。我院探索出了一条突破案多人少瓶颈的新路。”
二、根源:新理念带来的新变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院党组书记、院长于东辉在2014年8月提出郑州两级法院的“规范、创新、统筹、公正”八字方针,建设以信息化为引领、专业化为支撑、规范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法院建设目标。随后,郑州中院秉承“法院多服务,群众少辛苦”理念,坚持以公正效率为核心、以方便群众为目标、以减轻法官负担为原则,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微信办案的“互联网+”庭审模式,深入推行庭审官方网站视频直播、庭审官方微博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庭审,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标准化”、“家门口”、“全域通”诉讼服务。当事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异地提交材料、交换证据、异地判后答疑等诉讼服务,不必来回奔波。可以说,郑州中院的互联网+ +出了公开、公正、透明、高效、便捷、廉洁、和谐的广阔天地。
三、展望:从互联网+审判到互联网+立案+送达+审判+执行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法院的信息化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郑州中院在创新方针的引领下,已将目光放在了更远的地方。该院已经出台了信息化建设的3年规划纲要(2015—2017),规划了审务通、三大讼诉公开平台,手机app、远程视频开庭等互联网+法院建设项目,届时将实现内外网互联、手机屏、电脑屏双屏互动,从现在的互联网+审判的单栖突破到互联网+立案+送达+审判+执行+服务+管理多栖迸放。
(通讯员:薛永松 魏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