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健康|教育|数码|同城|站点导航

|注册

白领毕业生成游学新群体

2012年08月23日06:00      文汇报             _COUNT_人评论

  白领、大学毕业生正成为游学队伍中的新群体,为充电也为重拾留学梦 “超龄学生”给生活按暂停键。

  临近9月,“基础英语”课程告一段落,戴影兰打算利用两周的假期,带着地图和背包一路南下,去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看看。屈指算来,戴影兰到美国学习已经4个月有余。她可不是留学生,而是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一个职业经理人。只是,今年春天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跟老板谈“停薪留职”,去美国游学一年。

  “我不确定回国后公司是否还要我,但我觉得是时候出去走走了,我都36岁了!”电话那头,她语速极快。

  除了学龄青少年参与游学,白领、大学毕业生正成其中的新群体。他们好像是游学队伍里的“超龄学生”,在同龄人被生活推着走的时候,他们坚决地给生活按下暂停键。

  “放不下一切,就放下了梦想”

  眼下,戴影兰正打算离开西雅图,转学到更温暖的芝加哥。她的计划是,等冬天到来时,再转学到被加州阳光照耀的洛杉矶。今年4月,在上海,她通过一家全球连锁的语言培训机构办理了海外游学,依靠该机构设在美国各地的“教学点”,戴影兰学习之余,正在一步步实现“走遍美国”的梦想。她的上一个教学点在纽约。

  “国内游都玩遍了,至于国外,该去的国家几乎也都去过了。我就想选一个地方,停得久一些,毕竟,跟团旅游走得太快,自助游又有些麻烦。”戴影兰选择了游学课程——授课时间9个月,加上中间的各种假期,总共为期一年。

  一年,对这个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经理人,并不是可以随意挤出的时光。“但我觉得确实需要充电了。在公司,我的英语表达、报告写作有点吃力了……如果我还要工作20年,我不能等到被抽干后,才离开。”戴影兰是一家在沪美国企业的经理人,工作已有10多年。

  职业使然,戴影兰做了一项“游学SWOT分析(利弊分析)”:我可以顺利交接我的工作么?我可以承受一年没有收入,并要支出一年学费的成本么?我的家庭关系足够稳定么?父母的身体状况可好?当答案皆为肯定后,戴英兰揣着两万美金,登上了赴美航班。

  “放不下一切,就放下了梦想。”这是许多游学族喜欢放在嘴边自勉的一句话。

  几乎与她同时,刚刚大学毕业、工作不到半年的南京女孩卞蒙卉也出发了。

  “我并不是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想通过游学,获得一段间隔的经历,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英语专业毕业,签约语言培训机构,1989年出生的卞蒙卉是个安静的女孩。从小顺风顺水,过得波澜不惊,这突然的决定更像是沉静多年后的释放。这是她第一次出国,没想到就走得这么远——美国,纽约,游学三个月。

  眼下,针对成人的游学项目正成为游学业的新增长点。消费者无需等待拼团,以“散客”身份,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出发。“游学在国际上早已非常成熟,它早已跨越年龄、国籍的界限。只不过现在,教室里又多了中国脸。”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每个人都有一个“留学梦”

  卞蒙卉从没想过自己会被“空投”到如此美丽的地方:学校坐落在纽约郊区的一片森林中,空气澄澈,推开窗户像极了“360度高清电视”。每天的上学路上,身边有小松鼠,远处有精灵般的小鹿,鸽子因为肥胖都飞不动了,依山而建的房子有粉色、白色、蓝色,甚至绿色,好像童话世界。到了假期,一群人坐着火车去纽约看电影。

  她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日本人、哈萨克斯坦人、芬兰人、奥地利人、法国人,大多都不是第一次游学。“他们十三四岁就开始游学,一到假期,父母就会把孩子们送到国外学习。”在游学的“部落”里,卞蒙卉算是新人。

  大家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打工经历”。19岁的芬兰女孩有5个兄弟姐妹,于是她从中学起就打工,赚到的钱供自己读书;20岁的奥地利男孩当过动物园管理员;法国人自豪地说,他曾是加油站服务员……“都是一些体力活,但是大家似乎都很自豪,干得相当愉快。或许是我们的内心有太多的束缚,所以不快乐。”卞蒙卉最近回到国内,她正在寻找新工作,脑海里时常浮现的,是外国同学对待工作的“简单心情”。

  “游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你的同学!”戴影兰一直回味着这句话。她的同学更“多元”,最小的13岁,最大的62岁,一个是日本退休教师,另一个是台湾的老爷爷。不足15人的小班教室里,还有哥伦比亚人、委内瑞拉人、巴西人、日本人,年龄、经历各不相同。哥伦比亚人是公司白领,利用两周年假来游学,时间一到,乖乖回国上班。日本、中国的游学者多是高中和大学生,为了将来考美国大学,努力学习英语。

  “这是个奇异的班级,大家普遍英语底子不好,于是牙牙学起,少了羞涩,多了欢乐。”最让戴影兰佩服的,是那位62岁的日本退休女教师——这已经不是这位高中数学教师退休后第一次游学了,此前她还去过南非、英国。揣着退休金,老人一边学习语言,一边环游世界,让旅行雕琢着自己的退休岁月。

  “如果说,十七八岁孩子的游学是出来看世界,那么30岁以上甚至年龄更大的人,是为了圆梦!”戴影兰聊起“留学梦”,感慨万千,“留学或许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年轻就那么几年,可能稍有犹豫,或当时的社会气氛不足,或囊中羞涩,就此错过。游学,在某种意义上让许多人重拾留学梦。”

  释放心底那颗“流浪的心”

  戴影兰在交了一万美金的学费之后,揣着剩下的一万美金周游美国。她逐渐习惯了一个人旅行,走过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原本以为自己英语不好,出门在外很担心。没想到,一个人搭大巴,看地图,找路,用台湾同学的话说,‘路在嘴巴上’!”

  在波士顿科学馆,戴影兰在示意地图前研究半天,结果引来了一位美国老太太。“你是第一次来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老人家是位退休教师。两人就此相识,足足聊了4个小时。在唐人街,戴影兰目睹华人同胞勤奋的身影,感动不已。有一位50多岁的“上海爷叔”,在美国呆了10年,从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到如今用英语、西班牙语与美国人“唠嗑”,餐馆开了3家。他乡遇故人,戴影兰和“上海爷叔”用上海话聊了好久,“聊到口干舌燥,但很开心。”

  谈及“超龄”游学,很多人说,学习之余的一个人旅行是“重头戏”,因为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颗“流浪的心”。“你不再是旅游团中面目模糊、毫无个性的一位,你是一个独立个体,你所有的交流和所有的友谊,都将由你,一个独立的人,去和另一个人直接发生联系。”自助游“圣经”《孤星》扉页上的一段话,总能让这些游学者产生共鸣。

  还有几个月,戴影兰要回国了。即便在美国的校园里,依然能从她身上寻觅到“职业气息”:每天上网看新闻,了解经济形势。“我会关心国内的经济形势,但我也做好了回国后不一定能马上找到工作的准备。因为游学,我的心态更豁达了。”有时,戴影兰会用“浮躁”形容过去的自己,这时,她会想起“上海爷叔”从底层一步步做起的阳光心态。

  与记者聊着聊着,西雅图已是晚上9点。戴影兰说,已经有两个上海同事向她咨询“游学”的事了——敢于抽身而出的人,越来越多。




相关报道:暑期赴美游学团激增 美国寄宿家庭走俏 2012-08-21 14:54:50
          海外游学非法机构带孩子“游而不学” 2012-08-16 11:38:17
          游学海外团良莠不齐 2012-08-08 13:17:53
          游学成“疯”:暴利下的陷阱有多大? 2012-07-30 10:43:28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游学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