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面临“被认证” 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2011年01月13日10:15      中国MBA教育网             _COUNT_人评论
商学院面临“被认证”尴尬 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商学院面临“被认证”尴尬 国际化是必经之路

  “要不要参加国际认证,我感觉骑虎难下!”不久前,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上,华南地区一所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一句话,引起现场好一番议论。

  “现在,跟我们同处一地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商学院都已通过AMBA认证。我们跟着申请,就算通过了,也就是个‘老三’,心有不甘;但不认证,别人有你没有,更说不过去——这是不是‘被认证’?”更让这位院长烦恼的是,在与国际接轨的“被认证”过程中,不少同行目光直指结果,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结合中国问题、立足本土化的研究数量反而减少。

  顺应规则是必经之路?

  AACSB认证、AMBA认证,EQUIS认证……随着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商学院与管理学院渐次获得国际认证,越来越多其他商学院近年来也步入“认证之旅”。

  什么是国际认证?国际上有三大商学院联盟,这三大联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相继推出认证体系。目前全球最大的认证体系,是由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推出的AACSB认证体系。其次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推行的EQUIS认证体系。历史更悠久的是MBA协会(AMBA),旨在对硕士以上管理课程进行认证。

  几年前,就有日本的商学院教授提出,亚洲商学院教育方法不同于西方商学院,没有必要竞相申请获得国际认证。“比如,AACSB规定具备博士资格与专业资格的院系,必须达一定比例,但亚洲一些国家却不具条件。国际认证能解析根植于地区与文化中的差异吗?”

  游戏中,最厉害的人就是制定规则的那部分人。但很遗憾,在国际认证方面,国内商学院恰恰不是这个规则的制定者。顺应规则“被认证”,是否是一条“绕不开的路”?院长们热烈讨论,却没有结论。

  把认证作为“敲门金砖”

  早在2001年,EQUIS所做的一项统计,显示了各国商学院参加国际认证的动机。其中,97%的院校希望找到一个参照系,同其他院校作横向比较;89%的院校希望提高竞争力,建立长效质量控制体系;72%的院校希望以此激励教师和员工不断创新;65%的院校,则希望得到兄弟院校的考察咨询。“对国内商学院而言,获取国际资质,也许是国际认证的首要动机”,不少院长认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美商学院:2011管理型人才就业前景看好 2011-01-12 08:26:50
          商学院培养当下紧缺的中西合璧型MBA人才 2011-01-11 08:49:38
          商学院校长寄语 选择适合你的MBA模式 2011-01-11 08:44:50
          商学院变成大学:人文为基创新为本 2011-01-07 08:44:06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商学院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