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交警提示,如前一晚“贪杯”,次日出行尽量不要驾驶机动车,否则可能会因“隔夜醉”涉嫌酒驾或醉驾被处罚。

  交警提示,如前一晚“贪杯”,次日出行尽量不要驾驶机动车,否则可能会因“隔夜醉”涉嫌酒驾或醉驾被处罚。

  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东岗大队机动中队中队长斯钦陶格陶介绍,酒驾的查处依据是驾驶人被挡获时体内血液酒精含量,与驾驶人什么时候喝酒并无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酒精吸收、排解能力不一,即便是上一顿甚至前一天喝酒,仍有可能被测出酒驾。

  交警提醒,饮酒者切忌根据自己的酒量来判断自己是否酒驾。大量饮酒后血液的酒精含量会随之上升,酒量大的人即使认为“我没醉”,自我判定没有醉酒表现,依旧会反应迟缓,也可能在酒精测试后被认定为酒驾或醉驾;而相对的,酒量较小的人在少量饮酒后,虽然可能检测指标还达不到酒驾或醉驾标准,但实际神智已不清醒,驾驶机动车于己于人都十分危险。

  民间流传着很多解酒秘方,比如说喝醋解酒、喝茶解酒、喝酸奶解酒等等,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刘广宇提示:其实这些招并不灵,甚至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

  茶解酒:可能伤害肾脏

  提到喝茶解酒,可能的原因是喝茶能够利尿,有助于带走一部分酒精,并且茶还可以兴奋大脑,可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然而实际情况是,茶的利尿作用很可能把来不及继续氧化分解的乙醛带入肾脏,刺激肾脏并导致肾脏受到损害。而且随着体内水分减少,残留的有害物质可能沉积在肾脏产生结石。

  茶与酒都能够使心脏兴奋,若两者同时饮用,对心脏的刺激较大,特别是心脏病患者更要避免茶、酒同饮。

  醋或酸奶解酒:解不了酒 

  说醋能解酒,是因为据说醋酸可以与酒发生酯化反应,这个反应可以将酒精分解,起到解酒的作用。

  看似合情合理,实则忽略了此反应需要的条件:浓硫酸和加热。常温下,这个反应极难发生。即便我们体内有胃酸和超强的酶能够促成这样的反应,却并不是件好事。这个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物质,它会刺激人体的胃黏膜,对其造成伤害。

  关于酸奶解酒的说法也主要是因为酸奶中的乳酸与酒精发生酯化反应,酒精被分解。这个说法与醋一样,都是酯化反应,既然同是酯化反应,问题当然也都差不多。所以酸奶解酒也不靠谱,但比较靠谱的是酸奶中的钙可以缓解酒后烦躁等症状。

  解酒真的没有很好的良方,想要不难受,最好就是不喝酒或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