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辉煌变成历史 二七纪念塔变“矮”了

  1971年重新建成63米高的二七纪念塔,成为当时郑州最高建筑。这座郑州地标的印象至今也无法被撼动。二七塔向南,取“德化育人”之意的德化街,曾经,这条不足千米的街道是郑州商圈的代表。

  商都郑州,不仅是说千年前的商代,也是说20世纪90年代在郑州爆发的那场“商战”,那是中国商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德化街、二七乃至河南最深刻的记忆画卷之一。

  “千年郑州、百年德化”,1987年,郑州亚细亚商场、德化街百货大楼、三得利商场、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拔地而起,形成了“二七商圈”。郑州从那时开始,有了“新商都”的名号。

  1992年,就在当年“二七大罢工”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以红太阳为标志在全国率先爆发了大规模“商战”,一时间风起云涌。德化街自此被称为郑州的“南京路”“王府井”,成为郑州商业中心区,二七区随之名震全国。

  伴随着时代发展,郑州商业向多元化发展,国贸360、万达等大型综合商场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吸引了人们,“德化商圈”的模式从潮流仿佛步入到了低端。再到郑州,二七广场不再是必到之处,二七纪念塔也逐渐变“矮”,为高楼大厦所拥抱。取而代之的是会展中心、中原福塔,尽管后者并没有历史。而老火车站这个窗口,一时间成了“乱”的代名词。

  没人再提“新商都”,年轻人不再知道那场商战,二七区好像就剩下了个二七纪念塔,伴随着“东方红太阳升”的曲调,仅成为历史的见证之地。反而观之,郑东新区、航空港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年轻者”,万丈高楼平地起,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新宠”。

  二七之于郑州 如郑州之于河南

  二七之于郑州,就如郑州之于河南。这座千年古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推陈出新,也要新老并存。这过程的发展无疑面临着阵痛,而这阵痛触及郑州,也触及二七区。

  “难道二七区只有二七纪念塔、德化商圈、大学路上的老郑大?酝酿新生机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老地标要升级,新地标更要建设。”上官同君认为,巨变,是告慰前贤,更能激励后人。二七区发展所谓的阵痛就是商业、产业转型升级,怎样去契合这个时代。多元化发展甚至是智能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二七区既要更新那些传统“二七记忆”,也要展现与众不同的新生机。

  上官同君说,二七发展的过程放在郑州发展的大格局下,同样适用,改变外地人对郑州“脏、乱”的印象,对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至关重要,这过程就是阵痛,所以说二七之于郑州,就如郑州之于河南,甚至中国。

  从2007年到2017年,十年间郑州的变化翻天覆地,给人的印象可谓颠覆。那么二七区呢?如何拉回二七区在人们心中的印象,颠覆人们对于“老二七”的印象?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二七区这片156.2平方公里土地,需要被激活,郑州市的城市风骨和文化基因,需要被唤醒。突围,成为二七区的思考。

  新老并举、“质”“量”结合是突围关键

  在今年的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加快实施“百年德化文化复兴”工程,围绕德化步行街重塑提升、二七广场文化中心等十大项目,推动形象提升、街景整治、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和业态升级,打造全市历史文化传承名片。

  从商业开始辉煌,让商业再次辉煌。二七区的突围之路不能落下百年德化。“这个1904年就有的街区,历史悠久,但现在的风貌距离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品质还差很多。因此需要在文化品质的提升上做出努力。”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说,二七区规划、设计、建设广场时,以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有的标准来衡量,要高标准规划设计,建好后要能成为历史文化遗存。

  2013年,二七万达广场落地在大学路航海路口,这个商业综合体的出现,让郑州的时尚男女有了新去处。而华润二期、金博大城扩建等6个项目的开工,也在重塑着新的商圈。

  有“量”也要有“质”,“传统商业的更新升级不仅在于招商引资,还在于区域自身的上升潜力。在郑州发展的大环境下,每个区域都有潜力空间,二七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它有一种潜力是不可比拟的,那就是郑州近代史的几次辉煌都在这里发生,这是二七区的独有基础,但仅这一种优势,面对未来还是不够的。”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说。

  在杨建国看来,二七区的生态、环境要素是下一步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是长久发展和吸纳人口的优势,更是今后判断品质的标准。二七区能否不失老优势,发展新优势,并且把新优势打造成名片、亮点,将是突围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