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蒋士勋 文/图

张晓丽手拿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很开心,与上海接受方代表吴颖菊合影张晓丽手拿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很开心,与上海接受方代表吴颖菊合影

  “我的一点付出,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受再多痛也值了。”5月15日,郑州的天空飘起了小雨,屋外凉飕飕的,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暖洋洋的。荥阳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张晓丽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体内的血液循环至体外一台机器,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被提取出来。

  “这孩子我一定会救”

  家在荥阳高山镇竹川村西沟组的张晓丽今年34岁,现在荥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有一个10岁的孩子。早在2003年,刚刚年满20岁的张晓丽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荥阳市最早一批加入资料库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张晓丽当年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只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一旦配型成功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

  “没想到都过去10多年了,我竟然真的和别人配型成功了,太意外了。”2016年12月8日,张晓丽接到了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与一位白血病人初步配型成功,接受方是上海的一名男孩。“可以救人一命我愿意。”张晓丽说,“我也是一位母亲,但凡是有孩子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说不出一个‘不’字,这孩子我一定会救。”

  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后,因为患者病情突然出现变化,捐献流程一度暂缓。当张晓丽几乎以为捐献不会再往下进行的时候,所幸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张晓丽完全符合捐献要求,捐献被定于2017年5月15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变得血脉相连

  5月15日上午8时30分,张晓丽如约躺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病床上,经过两个小时的采集,一袋“生命种子”顺利采集成功。她也成为全国第6472位、河南第614位、郑州第233位、荥阳第21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你不单救了一个5岁的生命,你拯救了他们一家人的命呀!”早早等在一旁的上海红十字会儿童医学中心吴颖菊小心翼翼地接过“生命种子”,对张晓丽竖起大拇指。

  吴颖菊给张晓丽捎来了接受儿童父母写的感谢信,读完感谢信,张晓丽笑着对记者说:“一个孩子因我而重生,从此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变得血脉相连,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给白血病患者一次重生的机会。”

  稍微休息后,张晓丽离开病房,离开河南省肿瘤医院,返回家乡荥阳,返回她热爱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荥阳开展“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以来,“荥阳好人”方阵不断壮大,越来越多人心中的道德感被唤醒,潜在的道德力量被激发。其中,荥阳先后产生“中国好人”4名、“河南好人”1名、“河南道德模范”2名、“郑州市道德模范”4名、“郑州市文明市民”52名、“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5名。据了解,荥阳是郑州所辖县(市)、区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多的,郑州是河南最多的,河南是全国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