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又是一年麦子黄,又是一年收割忙。在千年禅风沐浴中,少林寺禅耕农场里的120亩小麦,经过佛乐和佛经的熏陶,终于迎来了丰收的时刻。。6月15日,少林寺100余名僧众手持镰刀,来到少林寺禅耕农场,欢欢喜喜的收割场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少林寺部分洋弟子和闻讯而来的游客,也加入到夏收的阵营中。

  又是一年收割忙,游客加入到收割行列

  上午9点,打板声响。少林寺常住院的僧人们,纷纷从各个堂口向客堂走去。几分钟时间,100余名僧人已经集合完毕。人群中,十多位不同肤色的洋弟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来自美国、印度等国家,已经在少林寺“进修”了很长时间。这也是少林寺洋弟子首次加入到少林寺夏收阵营中。

  集合完毕,每人领取了一把镰刀。在少林寺禅耕农场负责人释延子法师的带领下,少林寺僧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步行前往禅耕农场。

  对于少林寺僧人来说,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寺院内参禅、习武,而拿起镰刀收麦子,一年中也只有这几天时间。因此,从他们昂扬的精气神儿里,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同样,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讲,能遇到这样的场景,惊奇的同时又十分兴奋。

  “师父,你们去收麦子,能不能带我们过去啊?”寺院内,不少游客纷纷向僧人发出了这样的请求。

  得到允许后,游客们也自觉地拿起镰刀,排到了队伍中。

  洋弟子虽然遇到小麻烦,但很快就有了模样

  禅耕农场位于少林寺西约一公里处,是少林寺僧众日常出坡禅耕的地方。农场总面积1600余亩,今年种植小麦120亩,蔬菜20多亩,各种果树40余亩。

  经过十余分钟的行走,僧人们抵达现场。一块块金黄的小麦田,分布在绿色的山坡间,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画,静谧安然。

  在释延子法师的统一安排下,僧人们动刀开镰,热火朝天。微风徐来,麦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香甜。

  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割下来的麦子被成堆地堆放在一起,有的僧人负责将堆放整齐的麦子抱起,运送到不远处的收割机旁。

  与僧人们娴熟麻利的动作相比,首次加入到收割阵营中的洋弟子,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一位来自印度的弟子,用镰刀割了几下,麦子都岿然不动。原来,别人都顺着割,而他则横着割,看到进展很快的同伴,他不免有一点点心急。

  不过,在僧人的指导下,这名洋弟子很快就成了一名收割好手。

  吃着农场的西红柿,田间地头打起少林拳

  收割现场,僧人们挥汗如雨。就在不远处,现代化收割机也在轰鸣。

  “这120亩小麦,地块相对比较平整的地方,就用收割机;而这些地块相对较小、又处在陡峭山腰间的麦田,收割机根本进不来,只能人工收割。”释延子法师说,由于前期的管理到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亩产估计在千斤左右。保守估计,今年的总产量也不会低于10万斤。

收割间隙,僧人们还在田地间打起了少林拳,阵阵喝彩声在山谷间回荡。一转眼,几位僧人还抬过来几框西红柿,给大家补充一下能量。收割间隙,僧人们还在田地间打起了少林拳,阵阵喝彩声在山谷间回荡。一转眼,几位僧人还抬过来几框西红柿,给大家补充一下能量。

  可别小看这些西红柿,可不是从市场上买的,而是刚刚从禅耕农场采摘的。吃着自己种的果蔬,割着自己种的小麦,打着延续千年的少林拳,这何尝不是一种令人艳羡的修行啊!

收割机脱粒后,黄橙橙的小麦被灌装进编织袋中。一袋百余斤重的小麦,只见僧人轻轻一提,就扛在了肩头。武僧之功力,可见一斑。收割机脱粒后,黄橙橙的小麦被灌装进编织袋中。一袋百余斤重的小麦,只见僧人轻轻一提,就扛在了肩头。武僧之功力,可见一斑。

  万物有灵性,瓜果蔬菜听着佛乐成长

  在少林寺塔林对面的一片田间,西红柿、西瓜、黄瓜长势喜人。游客们犹如进入了世外桃源,站在围栏外感叹不已,还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有意思的是,天地间木鱼声声、佛乐缈缈。循声找寻,竟然发现田间设置了很多念佛机。

  释延子法师说,这些念佛机是太阳能念佛机,禅耕农场内设置了100多个,由居士捐助。

  “万物都有灵性,禅耕农场的农作物和蔬菜瓜果是听着佛乐和佛经长大的,有了佛力加持,我们禅耕农场的农作物自然也多了一种意义。”

  原来,禅耕农场自种的小麦、瓜果蔬菜,除了供应少林寺常住院日常所需之外,还用于慈善救济、公益捐助等,受到教内外的广泛好评。还有很多人千里迢迢赶到禅耕农场,只为品尝一口这里的新鲜果蔬。

  规模上来了,储藏问题也出来了。记者在禅耕农场看到,近6万斤玉米露天堆放,已经发霉。

  “这些玉米是前年的收成,由于没有农业用房,一场雨下来,就毁掉了。心疼得不得了!”释延子法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尽快建设农业用房,让它们有个安身的地方。

  有意与国际接轨,将农场模式复制到海外

  少林寺禅耕农场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秉承着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的禅寺传统,少林寺禅耕农场为僧众提供粮食和蔬菜之外,还种植了香料、中草药材、观光植物等,与广大善信结缘。

  如今,很多中外游客来到这里,要求认养这里的果树,寄托自己的愿望。这样,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少林寺就成了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挂牵。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作为禅宗祖庭,如果说练武是以武入禅,那么,细心耕种则是以农入禅。这也是少林寺坚守传统、发扬宗风,将农禅并重的传统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少林文化走出去赢得了国际瞩目,我们禅耕农场也有意与国际接轨,希望能将农场的一些理念和模式输出到国外,通过农场模式的复制,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释延子法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