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小时候,我们全村人几乎以吃红薯面为主,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是我们最大的梦想。”6月28日,在河南兰考,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小麦栽培学家郭天财,向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来自30多个国家的政党代表宣介河南“科技粮”。

  郭天财说,为了圆他的“白面馍”梦,高中毕业后,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大学毕业留校40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经常到试验地和麦田,潜心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管好麦田,许多农民朋友都亲切地叫他“郭小麦”。

  他说,记得有一年春节刚过,他下乡看到有位农民在麦田追肥浇水,就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查看土壤墒情,测量麦苗生长状况,告诉他怎么管理麦田,并递给他一张名片,对他说:“我是河南农大的教授,你照我说的做,如果增产了,就请我吃碗捞面条;如果减产了,就拿着这张名片到处吆喝,郭天财是个‘草包教授’。”麦收后,那个农民专门给他打电话报喜“一亩地多收了200多斤”,并邀请郭天财去他家吃捞面条。

  郭天财推心置腹地告诉外国嘉宾:“在中国,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科技工作者,耕耘在农业生产一线。”他说,过去农村流传的顺口溜“庄稼活,没啥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现已改为“庄稼活,学问多,专家咋说咱咋做”。

  现在种小麦真是个技术活。郭天财技术团队依据河南生态生产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集成了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在河南“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条件下,创造了小麦亩产821.7公斤和在同一块地上夏秋两季亩产超吨半粮的高产纪录。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河南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850多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1倍;全省小麦总产由51亿斤增加到720多亿斤。

  现在河南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解决了一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外调400多亿斤原粮及加工制品,中国每4个馒头、3包方便面就有1个(包)产自河南。郭天财自豪地说:“我儿时吃白面馍的梦想早已实现,河南也赢得了‘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的美誉!”

  郭天财介绍,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郑州共建了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他向外国嘉宾们表示:“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同推动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