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交锋】

  村民质疑补偿款流向

  庭审中,村民的代理律师称,刘庄村集体提供了一份补助领取表格,在表格中,每个村民领取了1万元补偿款,但“这份表格是当时的村民组长伪造的”。

  “补偿款流向不清楚,没有监督村集体发放补偿款,政府是不是没有尽到监管义务?”村民提出,既然土地是由二七区政府代为征用的,补偿款就应该由二七区政府发放到村民手中,而不是发放给刘庄村集体。

  本案未当庭宣判。

  【声音】

  副区长出庭 与百姓加强沟通

  庭审结束后,二七区副区长姚实接受了东方今报记者的采访。

  姚实说,这起案件比较复杂,因为有些村干部涉嫌经济犯罪,由公检法成立的调查组已在调查此案。而提起诉讼的村民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没有拿到补偿款,有的拿到了一部分。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庭审了,只要涉及我分管的工作,行政案件开庭,只要有时间我肯定来。”姚实说。

  “应该让领导多听听百姓的声音。”作为提起诉讼的村民之一,王金虎对副区长出庭表示肯定,认为这可以加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沟通。

  记者手记

  多些包容 让出庭应诉领导敢发声

  庭审结束后,郑州市二七区政府副区长姚实没有匆匆离开,而是接受了东方今报记者的采访,这让记者小小意外的同时也惊喜了一下。

  如今“民告官”的案子并不少见,但庭审后愿意接受采访的却并不多,大多是婉拒,还有的庭审结束后匆匆离开。

  相对于其他坐上被告席不愿意接受采访的领导而言,姚实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有些坐上被告席的领导不愿意发声?

  东方今报记者注意到,庭审时,姚实在法庭上并未发言,整个庭审都是以听为主。

  出庭应诉而不发言,原因不外乎这几种:迫于行政命令,走形式出庭应诉;对案情或者庭审程序不了解,不便发言;怕说错话、怕被挑刺,不敢发言。估计在这几种原因中,因为第三种原因而不敢发言的情况最多。

  认真听、仔细听,像对待一个普通人那样对待出庭应诉的领导,多些包容,也许只有这样,在今后的庭审中才会有更多的领导敢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