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勇给躺在床上的姥姥喂饭 徐毅勇给躺在床上的姥姥喂饭
徐毅勇的母亲介绍老太太当初为他们家照顾孩子的故事 徐毅勇的母亲介绍老太太当初为他们家照顾孩子的故事

  她一生结过三次婚,但缺少家庭的温暖。54年前,在丈夫去世后,孤苦无依的她与徐洪山一家结了缘,作为保姆帮助带大了4个孩子。此后,无儿无女的她就成了他们的亲人,40多年来,两代人对老人呵护备至,不离不弃,如今她105岁了……

  郑州晚报记者 石闯/文 周甬/图

  54年前,孤苦无依的她当起保姆

  “丈夫去世后,她在郑州无依无靠,生活都成了问题,过得很艰难。”昨日上午,在郑州市前进路25号院,89岁的徐洪山老人说,他退休前在郑州食品公司上班,妻子李金华在医院做护士,俩人工作忙,仨孩子无人照顾,经朋友介绍,请了诸秀珍到家中做保姆。

  那一年是1962年。第二年,徐洪山最小的孩子徐毅勇出生了,就更忙了。“我们有4个孩子,老大和老三是姑娘,老二和老四是儿子。”徐洪山说,他老家是许昌襄城县的,幼年父母双亡,妻子父母也去世得早,“照料4个孩子是个很大的难题”。

  徐洪山说,诸秀珍刚进家门时,由于比他大16岁,因此他和妻子就以“老嫂子”相称。孩子们则喜欢叫她“姥姥”,她听了非常高兴。

  “当时工钱商量好了,每个月除了管吃管住,再给20多块钱,那时候我的每月工资也就30块钱。”82岁的李金华说,“她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干家务是一把好手,任劳任怨。我们上班后,几个孩子交给她也放心。”

  “住的房子60多平方米,两室的,那时候没有客厅,连她总共7口人,住不下咋办?晚上就睡在沙发上,打地铺。”李金华说,“那时候物质条件差,生活普遍困难,我们没把她当成外人,俺们吃啥她也吃啥,家里穿的用的都少不了她,两家的关系还算融洽。”

  第一代

  “她照顾4个孩子操劳了,就像亲人一样”

  “在一块时间长了,知道她是个苦命的人。”李金华说,诸秀珍生于1911年,老家是周口项城农村的,“她结过3次婚,第一任丈夫在解放前死了,第二任丈夫寻短见了,第三任丈夫是安阳一个矿工,可能俩人性格不合很少来往,自然就散了。”她说,“老太太终生未曾生育,膝下无儿无女,年轻时领养过一个女儿,但也因患病早早走了,就剩下她一个人了。”

  1969年末,徐毅勇6岁,上小学了。徐洪山夫妇和诸秀珍商量:“孩子们大了,都上学了,不需要用人了,如果你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走了。”

  诸秀珍没有同意,她说:“看着孩子们长大了,舍不得走,想再照顾几年。”

  就这样,一晃10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按月给她发工资,“后来她自己不要了,但是我们还一直给她。”徐洪山说。

  1976年,诸秀珍已经65岁了。“老家没啥亲人了,她更不愿意离开了。”徐洪山说,自己和妻子都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心也软,人家不愿意走,就不会撵着走,再说她不容易,照顾4个孩子操劳了,就像亲人一样。”于是,徐洪山和妻子商量,自觉照顾起她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