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我们总是不留意

  2015年,和勤曾做过不完全统计,在郑州,盲人大约有7万人。

  那么,为啥我们感觉平时很少在公共场所见到这些盲人?

  对此,陈增帅和高成信则一致解释,他们这些人也是出来的,“不过不关注盲人的明眼人,不留意我们罢了”。

  而做盲人志愿服务工作近3年的柳云川则称,像高成信和陈增帅这样愿意出门的盲人,其实还是很少。而害怕、出去没事干、没钱、不被尊重、出行不方便等,都是他们不愿出门的原因。

  柳云川去过很多地方考察,知道香港大街小巷都有为盲人配备的红绿灯声音提醒系统。

  他还研究过法律,知道国家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12年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的“适当,应当,逐步完善”等字眼,且很少见什么补充细则。

  他更知道我国虽在2015年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但全国招录残疾人的名额,依然只能用“百”这个数字来概括。

  但让他最痛心的,还是他带盲人出去旅游时,听到的“瞎子还出来挤啥啊”这些话。

  “明眼人的不理解,不留意,是‘看不见盲人’的最重要原因。”柳云川说,明眼人如果能理解盲人的苦,就会主动空出盲道,就会留意身边是否有盲人,就会在他们需要时帮一把,就会愿意收起歧视的衡量标准,接受他们成为自己的同事,就会发现,身边,真的有很多盲人,很乐观,很能干,他们也很需要我们,“自上而下的政策性的事,我们也许无能为力,但自下而上的认识上的改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记者体验

  他们前行时伸出手

  是想握住社会的善意

  我闭着眼睛,不自觉地蜷缩着肩膀,左右脚轮流往盲道的边边蹭,往前蹭……

  用鞋底搓着地面,感受盲道的延展。因为总感觉前方会撞上东西,所以不自觉地往前伸手。

  听到迎面有小朋友跑过来,笑着。听到他的母亲招呼他:慢点跑,看着路。

  然后,听到他们在离我近的地方,忽然没了声音。我猜想,应该在好奇地看着我吧。

  为什么总感觉不到盲道的凸起方向,要死命用脚搓?是鞋底太厚吗?奇怪,这里感觉路平了,盲道呢?哦,拐弯了吗?哦,怎么总有压迫感?要撞墙了吗?

  如此的体验,让我想哭……

  “停吧,停吧。”一边的“摄影大大”终于看不下去,连说“就你这走的速度,早上出个门,就可以在路上解决晚饭了”。

  而我,只是在黄河南路的地铁站,下了入口的直梯,先用眼睛观察好路线后,走了个不到100米的直线。

  ■注:为方便表述,报道中,将盲与低视力统一用“盲人”表达。

  在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条例中,视障者的残疾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1.一级盲(一级视力残疾),2.二级盲(二级视力残疾),3.一级低视力(三级视力残疾),4.二级低视力(四级视力残疾)。在受调查的视障者中绝大多数的视障者都是一级盲(一级视力残疾),占比85%,一级盲(一级视力残疾)主要有:没有光感(全盲)、有微弱的光感、矫正视力低于0.05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