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岳石头的妻子在屋里纺丝 岳石头的妻子在屋里纺丝
岳石头正在织丝 岳石头正在织丝

  记者 朱长振/文图

  核心提示丨丝绸之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可对于织绸,却知之不多。豫西伏牛山深处,如今仍有一户村民在采用古法织绸。一个农民,为何能坚持古法织绸至今?他的采桑养蚕经历又会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内幕?连续多日,大河报记者入住岳石头家,和他同吃同住,采桑织绸,探究古丝绸的新变化。

  匠人讲述

  1

  晨起锄草在桑园

  4月24日,农历的三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鲁山西马楼古刹大会,不少摄影爱好者相约到会上去拍些原生态的照片。离西马楼几公里外的瓦屋镇李老庄村,有一户名叫岳石头的村民同样吸引着这些摄影爱好者的目光。

  岳石头很忙,他顾不上去赶这个被乡邻们极为重视的古刹大会:“我一不买东西,二不卖东西,所以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桑树园里的草老高了,不敢打农药,只能用人工锄,我都连着锄几早上了。”天还没大亮,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锄头急匆匆往地里赶的岳石头对身边的大河报记者说。

  河边坡根,一片碧绿的桑园,与周边灰突突的红薯、花生地形成鲜明对照。“我的这个桑树园也是十几年前才引进的种苗,比我们当地以前种的桑树叶更厚,营养也更丰富,我现在每年都要养四张种子(每张纸上有四万头蚕)的蚕,过了五一之后就该采桑叶了,采桑叶要早上8点前,晚上6点后,这样桑叶的营养才不容易流失。你可能不知道,鲁山丝绸名气可大呢,一种是山丝绸,即用山上放养的柞蚕茧加工而成。另一种是家丝绸,用室内喂养的桑蚕茧抽丝织成,我现在做的就是家丝绸,两种丝绸统称鲁山绸。相比而言,家丝绸加工难度更大、质量更好,鲁山的家丝绸曾在1914年的万国博览会上获过金奖呢。”岳石头一边锄草一边讲述鲁山绸的来历。

  岳石头的织绸技艺是家传的,他爷爷在解放前被抓壮丁、奶奶投井身亡。为了糊口,他的父亲岳玉松8岁时就到一家加工家丝绸的大户人家当学徒。开始几年给人家扫地、抱孩子,后来年龄大了学缫丝、络丝、上机织丝。后来,岳玉松学会了生产家丝绸的全部手艺。主人看他踏实肯干,让他当了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