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保驾】

  24小时监控保沿线饮水安全

  2014年12月12日,建设超过十年之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行。

  应急中心配备各类监测仪器设备301台,具备监测饮用水源水质109项指标因子、50余项应急因子及水生物毒性的能力;同时,还配套升级改造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环丹江口库区及河流入库断面新建9个自动监测站和3个浮标站,提高水质监测能力。此外,我省沿南水北调总干渠还设有16座国家级水质自动检测站,全天候对水质进行监控,发现问题自动报警。

  甘甜的丹江水汩汩北上,解渴京津冀豫。以北京为例,今年春节期间,南水北调入京水量为669.47万立方米,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针对“南水”进京新增的159个水质检测点也加强检测,共检测浊度、电导率等水质数据2200多次,其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这,应该是所有南水北调建设者最开心的消息,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特写】

  7万大军近10年鏖战

  大哥去世时,他在工地修渠;母亲去世时,他在工地修渠;父亲卧病在床后,他又把70多岁的老人带到了工地,跟他一起修渠……这是南水北调中线方城段6标项目经理陈建国的写照,也是河南段7万水利大军的缩影。

  南水北调历经近10年建设,很多工程的难度都是世界级的。

  就穿黄工程来说,如何从黄河底下复杂的地层中开凿出数千米的隧洞?如何保证隧洞能承受黄河水和河床的重压而不漏水?这些巨大的难题,不仅在国内无先例可循,在国际水利工程界也难求借鉴。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鲁山县与宝丰县交界处,干渠需要跨越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河流;位于平顶山的穿越焦柳铁路西暗渠工程堪称“亚洲第一顶”。要在铁路上将铁轨架空,施工只能抓住零星的间隔时间,高峰时300多人集中在只有86米的架空范围内作业……

  但南水北调河南段7万水利建设者,以神圣的使命感,克难攻坚、昼夜奋战,攻克了一项项国内外技术难题,也夯实了南水北调这座千秋丰碑的坚固基石,为一渠清水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