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南水北调必须赞!为啥?我是南阳人!河南为南水北调付出了多少,我比谁都清楚!”今年3月1日,即将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为南水北调点赞。在他看来,正是河南百姓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一渠清水润京冀”。饮水思源,3月1日,南水北调渠首开闸第80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说着朴实河南话、默默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和奉献的河南老乡们。
□东方今报记者 张雅平/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图
【移民】
16.54万人他乡做故乡
从1959年的第一声轰山炮开始,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一渠清水北上,作为渠首的淅川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被誉为“移民标本”的何照胜,一生就经历了5次搬迁。
1959年,23岁的他响应号召,带着新婚妻子远迁青海。在风雪弥漫的青藏高原,不少乡亲客死他乡,后来,何照胜在妻子的哀求下又返回淅川。
1966年,丹江口一期工程复工,30岁的何照胜再次成为库区移民,他们和其他四家混住在一起,人畜同屋、几代同室。之后,何照胜二次返回淅川,定居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
2011年6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这意味着75岁高龄的何照胜将再次离开故土。
没有一句抱怨,他又一次踏上了移民搬迁的路程。当车队缓缓启动,何照胜打开车窗,千言万语都在他含泪的眼睛里,有对故乡山水的眷恋,有背井离乡的惆怅,更有舍小家为国家的凛然大义……
据了解,为满足调水进京需求,对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淅川县16.54万人大搬迁,他乡做故乡。
【治污】
舍弃金山银山换来碧野青山
一渠连南北,共饮丹江水。三千里关山阻隔,从遥远的丹江调水入京,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在水质。
2003年,河南省政府就下达了停建令,严格控制南水北调工程区域内基本建设和人口增长,特别是丹江口库区在长达七八年中,房不能盖、路不能修、厂不能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水源保护区所及的南阳、洛阳、三门峡3个省辖市、6个市县,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硬手斩污,强力扼污,关停并转企业801家,10年累计损失70多亿元。
为保护沿线水质,2010年7月5日,河南省政府批准了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该方案划定保护区面积3054.43平方公里,分门别类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经济社会活动提出严格要求,目前已有200多个存在污染风险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下的淅川,水碧天蓝,生机盎然,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已连续7年稳定保持国家二类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