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有人“备考”到凌晨4点
这次“赶考”的56位“县官”有多拼?请看下面几个“镜头”:
栾川县县长王明朗,老花镜丢在一旁,进场前一刻还在准备材料上奋笔疾书。副县长戴富周作为“助考团”成员,准备工作直到当天凌晨4点才结束。
汝州市“赶考”的所有人员特意统一着装,白衬衫、黑裤子、红领带,力图一见面就给评审团留下深刻印象。
林州市的“考生”前3分钟没把握好时间,话没说完锣就响了。在答题环节,他抢先答完,看看还剩下1分钟时间,主动请求评委让他把上个环节没说完的话说完,得到了允许。
要说“县官”们能走到今天,也算是久经考验,可这面对面现场答辩,却还是让他们难免紧张。这其中,陈述超时、答非所问、不知所措的情况也不少。
有位“县官”在看题板时,似乎忘了这是在考场,把答题板当成下属递来的文件,在上面写写画画,后经评委提醒才明白过来。
“紧张、透明、压力大”
“说实话,头一次参加这种答辩,有点儿紧张。”宜阳县副县长丁遂社说,“后面问题环节考验答题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程度和以往的积累,不好答。”
“这种答辩形式透明、公正,就是评不上也心服口服。”王明朗说,来答辩的都是各县(市)的县长、市长或主管副县长、副市长,经过这一次答辩,对美丽乡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重视,心中也有了压力和动力。
压力从哪儿来?一位“考生”坦言,一怕“考”得不好丢人,二怕争取不来资金没脸回去见群众,三怕争取来的资金如果干不好没法交代。
查看评论(17)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