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探访】
吃下“建筑垃圾” 吐出“砖瓦骨料”
建筑垃圾处理难,是全国的一个通病。中科院固废污控研究所所长王琪指出,每年国家产生几百亿吨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及市场推广迫在眉睫。
昨天,东方今报记者沿着郑州市西三环化工路往西走,多处村庄因为拆迁,留下一片片狼藉的建筑垃圾。百炉屯拆迁工地上,却有3套机器在不停吃“建筑垃圾”。
这让记者很意外。
只见工地旁放着喷水管,这3套机器,有6名工作人员操控,机器“吃”下建筑垃圾后,能“吐”出3种不同大小的颗粒物。现场负责人任亚飞告诉记者,这3种颗粒物直径大小分三个档次,0至10毫米的是用来做砖料,10至20毫米的用来做道路垫层,20到40毫米的可做楼基垫层。
“这边的都是要往工厂送的,做绿化地砖用。”任亚飞指着旁边的堆料说,百炉屯有近300万吨建筑垃圾,3套机器每天可消解7500吨,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百炉屯的建筑垃圾全部消解完。
【个例】
高新区“握手”企业 为“变废为宝”找出路
没有扬尘、变废为宝,百炉屯的“后拆迁”时代值得推广。
早在2015年7月,河南就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高新区作为郑州建筑垃圾比较多的一个区域,于当年10月份,就和郑州一公司签订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协议书。
协议书规定,公司承接郑州高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在规定处置期内,郑州市高新区范围内建设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由公司采用现场资源化处置、就地利用,实现“零排放”;对于不具备现场处置条件的,需依法运往符合规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或者设置的资源化临时处置点,集中处置、循环利用。
据了解,这一项目合同总值超5亿元,计划处理1500万吨城市建筑垃圾,预计将生产标砖112500块、道路用再生骨料1350万立方米,减少占地2200余亩,节约天然砂石1260万立方米,节煤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重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已在郑州落户。对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将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