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贫困户家中的产业组合

  “前一段孩子去洛阳住院,三四个月花了快两万。”49岁的金福生是讲理村的贫困户,10岁的小儿子患有脑瘫和先天性心脏病,而过高的医疗费,让一家人放弃了治疗。

  金福生在村里种了十二亩核桃树,去年一些到达盛果期的核桃树结了1000多斤核桃,一块六一斤,这样的收入虽然不算多,但好过种地,况且家中还有7亩烟叶,也能增加收入。

  今年洛宁县扶贫办扶持了38万元,让讲理村在核桃林下配套栽植油用牡丹,牡丹籽有专门的公司收购,一份地双倍收益。

  金福生今年在核桃林下种上了牡丹。牡丹首次种植需要3年才能长成,这期间,金福生除了照顾好地里的核桃、牡丹、烟叶,为了孩子,他还渴望着做其他营生。

  作为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的定点帮扶对象,前不久,县里的领导又给他出了个谋生的主意,在家做豆腐。机器政府出,县里来找销路。

  金福生为此专门借钱盖起了一间新房,作为“生产车间”。“豆腐做得多了县里面找饭店来收,现在家里劳动力就我自己,老婆得时刻照顾孩子们,加班加点地干,想挣钱,吃苦受罪又算啥。”金福生说,有了产业,只要愿意干,好日子就一定会来。

  “第一书记”用感情来扶贫

  干部领路能人带头脱贫路

  勤劳致富,对于金福生这样的贫困户来说,深知这个道理。世代耕种的庄稼人少有几个不是勤劳的,而辛勤劳作的他们仅靠粮食的收益,却没能摆脱贫困。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想要彻底走出贫瘠,不仅要勤,还得靠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句老话儿点明了农村发展的关键。在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干部领路,“能人”带头,成了这里脱贫工作的路数。

  每天在村口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里忙活,成了王国武如今的奔头儿。6万袋香菇整齐地摆放在用翠竹搭成的架子上,这些即将破袋而出的小家伙是王国武和全村其他29家贫困户的希望。

  去年8月底,省工商联派驻到高湾村的第一书记张磊,来到了高湾村,这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正是他组建起来的。

  “这里是丘陵地,人均耕地不到六分,粮食产量少,浇水也困难。发展食用菌合作社是目前的第一个产业,全村土地流转20亩,现在有30户贫困户以入股形式加入了合作社。”相比起其他驻村第一书记,在省工商联组织部工作的张磊,有些“与众不同”的资源。驻村以来,省内的多个商会和企业家都曾来过高湾村,这给村子带来了不少福利,香菇种植就是其中之一。

  张磊说,香菇的菌种,来自三门峡和西峡两家专业食用菌加工生产的大公司捐赠,而两家企业的掌门人更是平均每10天就亲自到村指导技术,至于很多人担心的香菇销路问题,这两家企业也答应帮忙回收,并给出了可观的保底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