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林嵬 双瑞 宋晓东

  5月14日,焦裕禄逝世52周年纪念日。像往年一样,奔赴兰考拜谒的人群络绎不绝。

  50多年前,焦裕禄在兰考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刻到任,这片土地从此有了新面貌,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为内核的焦裕禄精神也在这里发源传承,兰考成为“红色地标”。如今兰考干部状态究竟怎么样?党建与发展关系如何?历史上多次错失发展机遇的兰考,能否迎来破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兰考进行了蹲点调研。

  细照笃行打造清明政治生态

  “你很少回家,不是个好爸爸。但你是个好干部,为工作日夜忙碌,别人往家送东西从来不要。”在儿子的18岁“成人礼”上,读着他写给自己的信,兰考县红庙镇党委书记黄宗刚潸然泪下。

  几年前,这位兰考曾经的“最年轻”副镇长打报告调到了县直机关工作,想远离不良风气“浑水”:“我是农村孩子,没关系、没资源、更没钱,上升空间不大。”

  随着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内生活面貌和选人用人导向有了明显改观。黄宗刚后来又被委以重任,负责经济薄弱、管理困难的红庙镇。“政治环境干净了,干部心思也就单纯了,脑袋里只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怎么为百姓做事。”他说。

  思想补钙锤炼干部严实作风

  近两年来,无论慕名而来的外地人,还是当地群众,都为兰考干部的干劲动容。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这样的干部状态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抓党建促发展激发的内生动力,干部思想上补了钙,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更强烈了。”

  调到兰考不满一年,常务副县长王彦涛的心情被“乐”与“苦”反复撕扯。他有个新鲜理论——在兰考工作活得岁数大,一天最少工作14个小时,活一天顶别人两天。而“苦”也源于此,7岁的女儿哭着打电话问他:“为什么一家三口躺在一起睡觉那么难?”

  “县领导拼了,我能不好好干吗?”2000年上任的红庙镇郭庄村支书郭二民,原来感觉“天高皇帝远”的他,去年在村里三次见到下来调研的县委书记。“各级干部都在抢抓发展机遇,我也变成勤快人了,过去十来年干的活儿还不顶去年一年!”

  勇于“首创”改革催生发展动力

  去年,在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兰考完成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速9.7%,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个,合同投资额194.2亿元,4.6万人口稳定脱贫。尽管与外界期望相比还有差距,但兰考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关口,一大批首创性改革落地。

  只用7天,兰考五农好食品公司总经理李俊立就通过向县扶贫办申请从银行拿到了80万元贷款。尽管要捐8万元用作扶贫基金,但他仍很高兴:“直接从银行贷款太难,灰色成本也很高。”

  这是兰考探索的“杠杆扶贫”模式。政府从扶贫专项资金中拿1000万元作为风险金存入银行,而银行则放大10倍额度贷款给企业,受贷企业由派驻贫困村的115个扶贫工作队推荐。企业将贷款额的10%作为扶贫资金,带动贫困户脱贫。

  这一模式的首创者——中国证监会挂职副县长杨志海说,该模式的核心是用行政信用、干部信用化解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而真正的“杠杆”是兰考的严实的干部作风。

  严堵“蚁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下午2:40,兰考县某局局长刚走出饭店就被拦住了。县纪委副书记李建平说:“10多人消费不到1000元,局长个人承担费用还挨了党内警告处分,一些人觉得冤。但守纪律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执纪只有红灯,没有黄灯。”2014年以来,兰考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平均一年处理各类案件400起以上。

  干部规矩纪律意识强了,畏首畏尾“为官不为”难题怎么破解?兰考改革督察体制,将县委、县政府督察机构合并,成立督察局,通过建立台账、事前提醒、到期催办、督察约谈等方式,倒逼干部作为。

  多年来,由于经营者“有背景”,违规加油加气站是兰考难除的隐患。督察局介入后,协调各乡镇、各部门快速推进,5天就拆除了242家。督察机制不仅是扬起的“鞭子”,也成为将各部门拧在一起的“绳子”。③7

  (原载5月23日《瞭望》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