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已成为中国民办高校的“传奇”。如果要记述中国民办教育行业的发展史,它必是绕不开的一章;如果要推举中国民办高校的党建标杆,它必定高居榜首;如果要描绘未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蓝图,它必是最接近我们理想的模样。

  34年风雨兼程,既是这所中国最早的民办高校的创业、探索、腾飞之路,更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编年史。而如今,当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东风由顶层设计涌向各行各业,黄科院以其厚重底蕴为基础,以科技集团优势为依托,顺时而动、应势而为,主动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确立了“专创融合”教育理念、“一体两翼四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三轮驱动”,率先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办学道路,也为促进区域产业崛起、助推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助力。

  紧扣社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胡大白认为,黄科院能够永葆活力、成功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紧跟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紧扣社会需求与经济新态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令她自豪的,就是建立了动态化的专业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瞄准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把大学教育从“象牙之塔”变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截至目前,黄河科技学院本科专业数量已达到65个,这些专业的设置都是在衡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同时学校寻求校政行企密切合作,有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良性互动,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多种合作模式,使行业组织、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建立起以应用型专业建设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为支持河南“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学校开设了“农业工程”本科专业,为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学校还设置了物流管理、纳米材料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社会亟须专业,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逐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校企共建双创平台,帮扶人才化梦为实

  作为一家应用科技型高校,黄科院重视人才培养,更重视人才输出。通过指导就业、帮扶创业实现人才优化安置,也被纳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大学生创客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阻碍——对政策了解不够,创新创业方向不明,启动资金不足,市场信息匮乏,创新能力欠缺,综合管理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等等,黄科院在完成教学目标之外,积极调动内部资源优势,外联政府、行业、企业力量,在创新理论、促进产业项目落地方面持续发力,为人才就业、创业搭桥铺路。

  学校建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50余个。各科类实验室116个,实验分室372个,校外实训基地22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87亿元;馆藏图书355.6万册。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了多样化的优势平台。

  卅载砥砺前行,百年教育大计

  按照胡大白的规划,今年将是黄科院加快创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关键之年。“教育不同于其它行业,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先。建设一流的应用科技大学,既是黄科院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服务社会的必然之路。”胡大白说。发展至今,在完成早期奠基、驶入稳健发展轨道之后,黄科院就一直在通过人才输出、搭建平台、行业引领、致力公益等多种形式,尽己所能为社会提供帮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践行教育使命,展现着一家具足良知良能的民办高校的担当和使命感。

  未来,黄科院将继续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院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黄科人的不懈奋进,终会将黄科院建设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世界一流的应用科技大学,开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