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述:大学为什么越上越迷茫

2012年01月21日07:10      中国青年报             _COUNT_人评论

  我也是一名大三的学生,看到了杜克海同学的迷茫之后,也对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做了个简短的回顾和反思。

  首先,我想说说自己对“考证”的一些看法。毫无疑问,“考证”的热潮确实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不排除能力和证书不符的情况,但是从客观角度冷静分析一下,这种证书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拥有某种证书至少证明你曾经拥有过这种能力(不然在毕业生百万大军中如何区分每个人水平的不同)。没有证书和那些一直鄙视考证的人,我不知道用什么证明他们拥有某种能力。其实,不妨把准备考证的过程当作是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这样,我们一直压抑的内心也许会释然一些。

  杜同学说“试图寻找一种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总是在想我能不能为‘自己’读点书,这也是对沉寂、苦闷、茫然的大学的反抗。”我也深有同感,总想着找到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中国的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诚然,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大学和社会的脱轨成为毕业生和社会的痛楚。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来讲,90后已被社会赋予了更多贬义的色彩。作为90后,社会前进得很快,我们却仍然被动地踏着70后和80后的步伐(看看大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改革了很多年,教育仍然那样的不容乐观),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够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社会把太多的重担甩在了90后的身上,可社会为什么不自问一下,你们留给了我们什么?人们对金钱趋之若鹜的追求,炫富、贫富不均、学术造假、贪污腐败等各种丑恶现象频出,让人们感觉能在社会找到的“榜样”越来越少。我们努力拼过了初中和高中,走进大学准备喘口气的时候,看看残酷的现实和就业的压力已容不得我们迟疑,我们又一次扬帆起航准备再一次奋力搏斗,但这一次却找不到了方向,只感觉被抛在了大学的泥潭里奋力的挣扎。

  我是学理的,我所就读的高校在国内也算数得上,可是在学校没感觉学到什么特别有用的知识。

  就像《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系列课程是每个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可道德和良好行为不是从书上得来的,也不是被规范出来的,而是从老师、前辈们的一言一行中被感化和自身的思辨中培养出来的。

  身为一名大三学生,一边咒骂着大学教育的时候,一边又不得不自己去学习一些以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以免被社会“淘汰”,也曾经为了考证努力过,也曾经去找过实习的地方,也曾做过兼职,想被社会所认可,也曾思考着未来,也一直企盼在迷茫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很迷茫,但仍然在奋斗。




相关报道:大学生回炉学技艺引争议 2012-01-20 19:13:27
          大学生见网友被骗 无钱买票火车站乞讨 2012-01-19 15:13:40
          大学生微博晒另类期末考题 2012-01-18 16:11:08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关于 大学生 我来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教育正文页右侧--教育新知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