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中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去年底持平。他还表示,经济增速回落对就业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
与此同时,很多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将很可能在今年二季度探底,然后重回增长通道。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更大的背景:即整个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关键期,转型在某种程度上跟经济增长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在经济大转型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要不要重新规划,甚至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这更令人关注和纠结。
对于那些刚进入职场5年左右的新人尤其如此,因为他们正面临又一个人生关键期。有专家指出,从职场第一个5年到职场第二个5年,这个时间窗口的特殊意义在于,如果坚守原有的职业跑道,该怎么加速?如果想换一条跑道,该怎么转型?而更多的人已经开始面临坚守与转型之间的纠结。
对于这些问题,美欧等发达国家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读MBA。一百年多年来,MBA教育长盛不衰,其道理大抵如此。
中国自1991年9所院校经教育部批准试办MBA以来,如今拥有MBA教育资格的院校已经超过200所,年入学人数从最初的不足百人到如今接近4万人。虽然MBA教育一直伴随不少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20年来,MBA院校为中国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职业经理人。
【MBA还值得读吗?】
问题是,今天的MBA还算是精英教育吗?它对学员的增值到底如何?这种增值究竟体现在何处?是知识教育、管理能力、校友网络、转型机会,抑或人生思考?
4月22日,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朗润园,北大国际(BiMBA)请来了职业教练、企业HR等多种角色的嘉宾,近百位听众、媒体及职场人士,举行了一个专场讨论,从话题设定到嘉宾讨论,直指问题核心:辞职读MBA究竟值不值?
记者在现场对与会嘉宾和听众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依然高度认同MBA教育的价值,但同时也承认,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MBA课程,尤其是随着一些院校只为收费而办学,一些人只为学位而读书,MBA教育确实面临着泛精英化的风险。
但他们同时都表示,像北大国际、中欧,以及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等名校还依然秉持着精英教育的传统和品质要求。
据MBA招生的资深人士Mary介绍,国内MBA教育其实已经明确分为两大序列,一个序列是传统联考院校的本土MBA项目,代表院校是北大光华、清华经管,上海复旦等,另一个序列是自主招生的国际MBA项目,代表院校为中欧和北大国际(BiMBA)。
一些MBA教育的家也表示,泛精英化大多出在联考系列的院校,尤其是二类甚至三类院校,像北大国际、中欧这种自主办学的国际MBA项目,反而在不断向美国欧洲等优秀的国际MBA教育看齐,其与联考类MBA院校的差距正逐步拉开。
这从前不久刚刚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商学院排行榜上已经有所体现,在这份排名中,北大国际占据在职MBA第一名,中欧则在全日制MBA中居首。据悉,这两家商学院已经“霸占”这一排名的冠亚军多年。几何?
【《福布斯》排名靠什么?】
记者曾与《福布斯》联系,对方不愿意透露排名的具体标准,但有一个大标准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MBA教育对学员的综合增值,尤其是长期价值。
据《福布斯》杂志介绍,正是出于对MBA长期价值的看重,所以他们在制作榜单时,选择了5年作为时间节点,虽然5年能否代表长期价值还有争议,但这与教育专家的“职场关键期”理论不谋而合,即从第一个5年向第二个5年跨越时,最好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正确的指导,人的职场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可能由此形成分水岭。
其实如果我们抛开《福布斯》的排名,而把眼光放到入选的16家商学院这个群体上,5年后受过MBA教育的人,其长期价值和职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不同。
《福布斯》排行榜的结果显示,16家商学院2007届在职MBA毕业5年后的平均年薪为34.45万元,全日制MBA毕业生5年后的平均年薪为37.5万元。除金融、央企等特殊情况外,这恐怕是普通职龄10年的人难以企及的收入水平。
这一计算其实还直接用数据回答了北大国际主办的研讨会主题:辞职读MBA值不值?答案是值,因为即便与在职MBA毕业生相比,全日制MBA5年后的平均年薪也高出3万,5年就达到15万,远远高于他们入学时的平均年薪9.28万元,更何况全日制MBA的学生平均年龄比在职MBA通常还小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