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收到了盖有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章的预录取通知书,本来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是这个预录取通知书真是不保险。
这个事发生在安徽的无为县,无为中学的7名高分考生却无一被录取。怎么回事呢?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名校争夺生源的重要手段,“预录取”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不过由于这种新型的招生手段因为不被教育主管部门承认,个中隐患也开始逐渐显露。
那么,潜规则之下,谁来保障考生利益?
和往年一样,高考成绩公布后,作为安徽省老牌省级示范高中的无为中学迎来了不少高校的招生老师。喻先生的女儿是安徽省无为中学高三理科班的学生,今年高考,她考了645分,分数出来之后,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就来到了无为中学,鼓励部分高分考生报考南京大学。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喻先生的女儿和南京大学签订了一份预录取协议,承诺第一批次A志愿填报南京大学,学校就能保证录取她。这份协议一式两份,盖上了南京大学的公章。
喻先生:签了一份,分为两半,上半部分他带回去了,下半部分留在我这里。
关于南京大学的预录取,今年6月份,记者在合肥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曾经采访过南京大学招生办的梁老师,他曾信誓旦旦的告诉记者,签了协议,就可以保证学生被录取。
梁老师:我们今年首先预录取分数理科是645分,全省八百多名到九百名,然后文科是180名是612分,这就是预录取,你就可以直接跟我们签协议,我们就能保证收你,然后我们三个专业中给你选一个。